社员们很长时间没开会了,不知有什么事,所以来得很齐。本来就不宽绰的教室,被挤得满满的。大家看着黑板上的字,互相交头接耳的说着,人人的脸上都漾满了喜悦。
胡国栋看人来得差不多了,就大声地说:“我们现在开会了。会议的内容在黑板上写着呢,是奖励在夜校学习先进的学员,他们是谁呢?怎么先进的?下面就由高老师给大家介绍,大家欢迎了。”
社员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高志远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起来。这些先进学员,对他来说是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他如数家珍和大家像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既没有做报告的官样文章,也没有冠冕堂皇的辞藻,都是土话实话,让社员们既惊奇又觉得亲切。社员们都专注地听着,没有一个说闲话的声音。
黎巧芝和刘月芬也来了,就坐在前排,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高志远不时地看刘月芬一眼,刘月芬那渴望的正紧紧盯着他眼神让他心里一颤,那是他期盼的眼神,那是传递心声的眼神,那是不用说话,也能令人明白的眼神。
高志远详细地介绍的几位先进学员的先进事迹,说得都是实事,没一点儿虚夸,说得大家都心服口服。
他介绍完后,程队长站起来说:“先进学员由高老师介绍了,我下面还要介绍三位特别奖的获得者。一名是韩文义,他不是扫盲的对象,可他天天来夜校,帮助不识字的学员讲啊,记啊,成了咱们夜校的二老师,对扫盲工作帮助很大,所以,被评为特别奖。他的先进事迹也告诉我们有文化的年青人,要向他学习。你有文化了,不要忘记还有没有文化的人,你也要尽你所能帮助他们,这是一个青年人的义务和责任。如我们有的小年青的,父母在扫盲,你就应该在家里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多认字,争取尽早扫除文盲。如果你父母已扫除文盲了,也欢迎你到夜校来,当小先生,帮助不识字的扫除文盲。韩文义作为一个年青人,做到了这一点,所以,给予他特别奖是应该的。还有一个人,也不是扫盲对象,他已五十多岁了,早超过了扫盲年龄,可他天天坚持到夜校学习,像小学生一样写啊记啊,也有决心和大家一样扫除文盲,他就是潘木匠大叔。大家说说,他这么大岁数了,就应该享享清福了,可他人老心不老,老当益壮,还和年轻人一样比着学文化,不应该受到奖励吗?我们队的老年人,如果都像他似的,那我们队不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村了吗?还有一位,是最该受到奖励的,那就是教夜校的高老师。这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高老师为我们夜校下了多少功夫,付出多少辛苦啊!不说他每天晚上都精心备课,想尽办法让学员们学得有兴趣学得快记得牢,也不说他为教好夜校费尽了多少心思,就但说他编课本,得付出多少心血啊!那得考虑好该学哪些字,而且还得有系统,还得编成顺口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正因为他下这样的辛苦,才使我们夜校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所以,他是最应该得到奖励的。我们今天除了奖励五名先进学员外,还有三名特别奖。下面就让我们鼓掌通过!”
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胡国栋又接着说:“那下面,就由程队长给获奖的模范颁奖。我喊到谁的名字,谁就上台来领奖来。”接着,他便喊道,“魏金花。”
魏金花站起来,高兴地说:“我领奖,那可是赚着了!你们想,学文化是为了自己识字,是为了自己方便,好好学是应该的,还给奖励,这不是赚着了吗?要说这个奖奖给高老师是最应该的,他是为大家服务,无私奉献,我得奖,心里都愧得慌!”
有的开玩笑说:“那你别领了,把你那份奖给高老师吧。”
她也笑着说:“我也这样想呢。”
她笑着上台领了奖。接着叫到纪静雯的名字,纪静雯却不好意思上台,跟前的人推着她,说:“领奖是好事,怎么还腼腆起来了。”
大家也使劲地鼓起掌来。纪静雯只得硬着头皮,上台领了奖。
接着又叫到程凤荣的名字。程凤荣站起来,一边往台上走,一边说:“我没想到我还能学会识字,这都是高老师教得好,我要谢谢高老师。”她领了奖,又向大伙说,“我绝不虚拿这个奖,我有决心一定扫除文盲,争取能读书看报。”
大家听她那发自肺腑的真诚的话语,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接下来叫到刘清云,唐桂兰,韩文义,都依次领了奖。当叫到潘玉贵时,潘木匠乐呵呵地说:“我到夜校学着字解着闷还受着奖,这好事上哪找去!我希望我们老年人都来夜校学习学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高兴地领了奖。
最后叫到高志远,大家更热烈地鼓起掌来,高志远领了奖,掌声还经久不息,从掌声中证明了大家对高志远的尊重和敬佩!
颁奖大会圆满结束,这是给夜校过去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新的更大飞跃的开始,夜校将会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更好地开展下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32414/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324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8.第十八章 表彰大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静谷清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