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立即说:“行。”
程队长又说:“生产队说话得算数,说奖八十分以上,就得奖八十分以上的。但是,学生考试不及格还允许补考呢,我们也一样,你这次考差点儿,再努努力呗,争取补考考好了,也一样得奖。”
高志远接着说道:“这次考试,在大家的刻苦努力下,取得很好的成绩。九十分以上的31人,最高分是魏金花100分,一个字没错,程凤荣和纪静雯都得了98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们表示祝贺!”说完,他带头鼓起掌来,大家也热烈地鼓起掌来。
高志远又接着说:“八十分以上的13人,七十分以上2人。刚才程队长已表态了,这次都奖励,没达八十分的,也七十多分,只几字只差,努努力,下次补考一定能达八十分以上。下面,我把卷子发下去,我把考这一百个字写在黑板上,你写错或没写上哪个字,就把它改过来或填上。再在你的本子上练习这些字,争取写会了。另外,在你的卷子顶上,写上你想要的书的名字,不会写的找旁边的人告诉写上,再交上来。明天就按大家写的书名去买书,奖给大家。”
韩文义发卷子,高志远在黑板上写那一百个字,大家便嘁嘁喳喳地改起卷子来。
韩文义发到潘木匠的卷子,调侃道:“你这回也牛逼了!86分,名副其实的获奖了!”
潘木匠自诩地说道:“牛逼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这得证明你大叔宝刀不老!”
大家改完卷子,便交了上来。高志远统计一下大家写的书名:《岳飞传》、《杨家将》、《烈火金钢》、《林海雪原》、《呼家将》、《包公案》、……果然,和他读书的兴趣不一样,古典的忠孝礼义的书居多,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之作。
第二天,他便赶上牛车,。因为那时候,全村还没一辆自行车,四、五十本书,背不动,只能赶上车去买。他到了书店,把牛拴在门前的木杆上,走进屋。
书店不大,只有两间房,但四周的书架上却摆得满满的书,中间的案子上也摆满了书,显得很丰富。靠窗放一张办公桌,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坐在椅子上,悠闲地看书。
那姑娘见高志远进来,露出奇怪的眼神:像是说这是书店,不是商店,你走错屋了吧?
高志远看着姑娘奇怪的眼神,也暗想,这里看来是很少有人光顾。他看着那书架上的标签,分门别类地写着:马列著作类,政治类,文学类地……,文学类里又分:古代小说,现代小说,散文……他不禁暗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欣赏着书,心中立即充满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在县城读中学六年,他逛了多少回书店啊!记得他每个周末都要到县里的“新华书店”去看看,看看又有什么新书,即便不买,翻着看看,心里也无比欣慰。他认准周末改善生活的那顿馒头和肉菜不吃,吃早晨多买留下来的米饭,也省出钱来买他喜欢的爱不释手的书。他家生活很困难,父亲供他读书不容易,所以,他从不乱花钱,买书的钱都是他节省下来的……这是回来半年多,头一次进书店,感慨良多。
那姑娘看他认真地翻看着书,知道他不是逛商店是来买书的,便走上前来,热情地说:“同志,你想买什么书?”
高志远说:“我先看看。”他大致地浏览了一下,社员们写的那些书基本都有,他便把写有书名的纸拿出来,照着书名去找书。
那姑娘看了看他记书名的纸,满脸惊讶,不禁脱口说道:“你买这么多书?”
高志远笑道:“是啊。”又开玩笑道,“不行吗?”
“行,行。”姑娘眉开眼笑地疑惑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高志远笑着逗她:“你没见一个人买这么多书的吧?”
“没见过,这书店很少有人来买书,你一进屋,我还以为你买东西走错了门了呢。”姑娘直爽地说着,也帮高志远找起书来。一边找一边仍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高志远仍逗她道:“我想在村里办个图书馆啊。”
姑娘信以为真地高兴地说:“那可太好了,我们书店就有伴了。”她又说,“你知道吗,全镇就这么一个书店,还没人买书呢。我倒是轻快了,整天在这坐着,可那也够闷的。好在,我喜欢读书,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她忽然停住,可能觉得自己对不认不识的人说起来就没完不好意思了。
高志远也看出来,姑娘虽在书店工作,是很轻快的活,但也够寂寞的,所以,见了他买那么多书,有得遇知音之感,才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很喜欢这姑娘的开朗乐观,便说道:“我也喜欢读书,不然,怎么会买这么多书呢。”他看到姑娘那满脸的纯真,便说,“实不相瞒,不是我建图书馆,是我变相地建图书馆。”
姑娘更疑惑了,满脸疑问地说:“什么不是你建图书馆是你变相地建图书馆?赶上饶口令了,把我都饶糊涂了。”
高志远说:“我是红山大队五队的,今冬不是全公社都大搞扫盲运动吗?我们队今冬也忙着扫盲……”
姑娘听了,忙插嘴道:“我听刘宣委在会上说过,说全公社顶数你们队扫盲运动搞得好,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32414/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324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2.第十二章 奖励)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静谷清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