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之后,李孟呼出去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缓声说道:
“当年东江一镇,几千老弱病残,牵制正蓝、镶蓝两旗的鞑虏兵马。我在朝鲜放精兵一万,看看这效果会如何!!”
孙传庭点点头,当日间毛文龙一事,现在已经是众说纷纭,不过东江镇对满清的牵制大功却是明摆在那里。看起来李孟对朝鲜的事情已经有全盘地考虑,想了想又是继续说道:
“郑家的船,这一两年还要用,去和郑芝豹那边说。先不用为将来的富贵考虑,现如今我就给他一个,朝鲜的各港口我可以给郑家专营,跟他们讲,将来这样的好处少不了。”
“大帅,郑家草莽之人,郑芝龙又和鞑虏素有勾结,咱们不得不防啊!”
孙传庭边记录边开口说道。李孟摇摇头,沉声说道:
“郑芝龙有才但甚是猥琐,格局不大,这次本来是个讨价还价的局面,可却谦卑恳求,也就知道他的本领了,这种人,用实利报酬。就已经足够。”
李孟的判断已经是非常地准确。久在高位,拨弄天下大势。人的眼光判断,已经是不同凡响了。
“两日前,永平府团副守备张坤送来的信,上面提及蒙古流民入关投奔田庄,愿意为奴,耕种田地求活,这件事孙先生有印象吗?”
这时候门外的胶州营主簿袁文宏走了进来,孙传庭把草拟的文稿交给袁文宏,开口吩咐了几句,袁文宏退出去安排方才李孟地种种命令。李孟说的时候,孙传庭在飞速记录,不过他并不是记录李孟的话语,而是直接把李孟的话语形成命令发下去,下面地人接到这便笺的时候直接照着执行就可以。
小处见大,这就是孙传庭经过多年的官场历练所培养出来的本事,每次吩咐完,这个便笺的原件都要拿回来给李孟过目的。
孙传庭记录的这张纸条每次李孟都会浏览一遍,尽管每次都能看见孙传庭近乎完美的计划和安排,清晰地把李孟的命令传达下去,可这是大事,李孟可从来不会偷一点懒,这是谨慎的公心。
等到袁文宏退下,黄平侧身看了一眼,也是躬身离这内堂远了些,黄平察言观色的本领可是比山东大部分将领强出许多。
“大帅,张坤此人有胆色,有眼光,有能力,的确是我山东难得的人才,杀向付义,夺中屯卫,开屯田田庄,到前些日子那封信,真是出色。”
这些话都是实情,李孟点点头,孙传庭放低了些声音,又是开口说道:
“河北总兵张江执掌北地兵马,若是这张坤再经营地方上的田庄,招募流民人口,等于这河北地的军、民都在一家之手,张将军和张坤地忠心自然是不用说,但这多事之秋,却难免有心人挑拨啊!”
若是有人进来,听到孙传庭地这番话,肯定以为这公孙先生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本无事地局面,却要因为这番话生出事来。
但李孟神色却颇为的嘉许,势力过于集中于一家人之手,即便是忠心,却有些隐患不得不防,可有些事,作为主家要说不合适,这就需要谋主来讲话了,身为下属,要主动的做恶人,这也是一个处事的法门。
“孙先生说的有道理,如今山东这文武架构,稳则稳矣,却也有埋没人才地方,这张坤若没有此次的表现,怎么能知道他有这样的本领。”
李孟感慨几句,却嘿嘿笑了声,又是说道:
“当然,若没有他兄长张江力推,他也没有这次表现的机会……他信上所说的事情,却和本公在大同那边的布置暗合,既然如此,让他带一队直属亲兵去大同吧,按照他信上的做,做的好,未尝没有拜将一方的机会。”
听到这安排,摘下面具的孙传庭笑着躬身,边写边说道:
“大帅这等安排,张总兵和张坤若是知道苦心,定当感激涕零。”
一件件事处理完,妥帖安排,李孟也是感觉到一阵轻松,站起身来走到墙边,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目光却凝注在陕西和河南交界的潼关一带,开口似问孙传庭又似自问:
“侯恂搜刮三边之兵,出陕入豫,这是朝廷最后的希望所在,我知道,李闯想必也知道,只是……会在什么时候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5553/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555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特别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