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一心为百姓考虑可皇上不会,这事我觉得还会有下文。”
“恩,闽淮一代最近暴乱,我准备请缨前去镇压。”相信一事抵一事,燕三帝也不会太过为难他。
可惜没有掌握伍媚儿的罪证,若知道伍媚儿为哪国卖命对他是极为有利。可以借此要挟伍媚儿帮他扳倒燕三帝,待他即位之后燕国自然会恢复以往。只是可惜。
翌日朝会,南宫跃在燕三帝开口之前主动说前往闽淮,表现从未有过的积极。燕三帝也一反常态,故作考虑了一会儿便允了,并未多加为难。让朝中大臣觉得这俩兄弟今儿个怎么都忒怪异?一个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七贤王,怎么肯主动招惹事儿呢?一个从不给七王爷好脸色的燕三帝破天荒没有刁难?莫非两人是要重修于好?
下了朝会,南宫跃领旨前往闽淮,临出城门时,燕三帝特意摔满朝官员送行。足以见得燕三帝对南宫跃的重视程度,高出任何人。自燕三帝登基以来,在城门送行将领的并不多,屈指数下来也就那么三次。
一次是武博仁大战南蛮出行,攸关燕国领土完整问题。那是南蛮数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若打入燕国,燕国必陨。幸而武博仁不负所望,凯旋而归。一次是不久前送行各国首领政要,也就是四国聚集在大燕国密谋蝶变一事的时候。第三次,是南宫跃出兵前往闽淮,燕三帝担忧之极。
为何说担忧?自他与七王爷一席话便可看出,话语间掩饰不了对弟弟的期望与叮嘱,万事小心为上。一定要平平安安回到皇城。燕三帝言辞中既不显得突兀也不做作,直让南宫跃开始反省自己反皇兄是不是大逆不道?或是皇兄并不是表现得那么绝情?南宫跃对自己的行为是即愧疚又无地自容,心里忍不住打起了退缩。
殊不知,他这一次的主动请缨,却是陷入了别人的圈套。他以为的皇兄对他有情,不过是想除掉他时的义愤填膺。所有百姓都知道燕三帝对南宫七王爷寄以厚望,对南宫七王爷好得没话说,可七王爷呢?却在闽淮起兵谋反!这不是比恩将仇报还恐怖么?
原来,七王爷之所以从不过问政治,只是在暗中调集力量,望有朝一日能篡位。原来,七王爷藏了如此深的心机。
枉费燕三帝对他一度信任!
彼时,对于南宫七王爷的声音,风生水起,他的一世英名,一世无争,终是泡影。
自南宫跃走后,余莺莺一直坐立不安,总感觉将有什么事要发生。几日下来,整个人消瘦了一圈。有一种将近死亡的感觉,让她害怕。是丈夫出了什么事吗?
这日,余莺莺不好的预感终于在接到燕三帝圣旨应验。圣旨说南宫跃就闽淮犯难,趁机背叛朝廷,幸而被另一个随行将军发现,才没有让南宫跃掌握兵权,铸成大错。燕三帝考虑着兄弟情谊,特赐七王妃白绫一匹,其余人数,尽等翌日午门斩首示众。
余莺莺接了圣旨,脑袋还处于意识不过来之际,另一个侧室夫人大喊着“我是紫国淑妃娘娘的亲母,我要见燕三帝,我不要死”。不过不管她如何叫唤如何申冤,没有人理她。一行官兵,依旧把他们拉入天牢,待明日午时处斩。硕大的七王爷,所有仆人,所有有生命的,全部消失在顷刻间,只留下了七王妃一人。。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63119/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6311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335 陷阱)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纤紫絔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