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对最高统帅的态度十分不满,他针锋相对地反问道;“如果美国方面只能提供有限的援助,那么中**队是否还愿意参加秋季的反攻?”最高统帅顿时拉长了脸,他气急败坏地说:“我难道没说过愿意参加吗?”事后,他又让宋部长传话,指责史迪威当众让他难堪。和最高统帅之间存在不少过节的史迪威在日记中愤愤地写道:“见他的鬼去吧!”阿诺德和史迪威有同样的感觉,他私下对史迪威说:“这些要求听起来有敲诈勒索的味道,我决不会把花生米的话转告给总统的。”
在得到最高统帅有条件的肯之后,史迪威和阿诺德、迪尔等人一同飞往印度。2月9日,中美英三方代表在加尔各答召开军事会议,以落实卡萨布兰卡会议关宁“安纳吉姆”战役的决定,中方代表是何总长和宋部长,英方代表是迪尔和韦威尔,史迪威和阿诺德、索默维尔、比斯尔作为美方代表出席会议。
三方代表一致同意于1943年11月起“安纳吉姆”战役。
中国驻印军将出动2个师,从印度利多穿过胡康河谷,向密支那。八莫方向进攻;中国远征军出动11个师,从云南向景栋、腊戍、八莫方向进攻;两军会合之后,向曼德勒动攻击。英印军出动9个师,以3个师从印度英帕尔攻占加里瓦,渡过亲敦江后与中**队会攻曼德勒,并挥师南下;以1个师从缅甸酉海岸登陆,进攻阿拉干地区;以5个师在缅甸南部登陆,向仰光动进攻。
会议预定盟军将在1944年1月攻占仰光,5月占领整个缅甸。
三方代表还共同研究了中国方面提出的把对华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1万吨的要求,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驼峰航线,而且涉及到印度阿萨姆邦的空运基地和从卡拉奇到阿萨姆的漫长铁路线。
自太平洋战争爆以来,中国战场得到的美国租借物资,同英国和苏联相比确实少得可怜。到1942年12月,英国得到的租借物资达34.5亿美元,占美国租借物资总额的76%;苏联得到9亿美元,占2o%;中国只得到1.2亿美元,占2.6%。这一方面是由于英美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和北非战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华运输的困难。
要使每月的空运量达到1万吨,必须要有6oo架运输机,空运线两端必须各有12座机场,每个机场要容纳5o架飞机,还要有必要的仓储设施和公路、铁路,同时每向中国空运1吨物资,就要消耗同样数量的燃料。史迪威和阿诺德都曾向最高统帅解释这方面的困难,但最高统帅总是不屑一顾。他对阿诺德说:“事情是必须做的,办法总会有的。”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最高统帅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在陕甘宁地区的油田,将为他提供更多的原油供应,必要的时候,他可以为这些美国的运输机提供必需的燃料,前提是美国人也要提供更多的物资。
中国代表在会上表示,云南方面的机场和其它设施可以保证予以解决。韦威尔上将也表示,尽管英**队要用同一条运输线来保障前方部队的作战准备和后勤供应,但只要美国空运司令部能运送多少物资,他就保证把物资运到阿萨姆。
阿诺德等人的重庆之行和加尔各答会议的结果,使史迪威感到非常高兴。他觉得能说服中英两国接受“安纳吉姆”计划,就“如同翻越了驼峰”;同时,“阿诺德和迪尔开了眼”,他们见识了一下他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花生米和何总长之流,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物。阿诺德很理解史迪威的艰难使命,他对史迪威说:“亲爱的乔,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干的。……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你需要我的帮助,请尽管吩咐。”
但是,史迪威也并不感到轻松,最高统帅实际上是用新的“三项要求”投出了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他随时可能以此为借口收回自己的承诺。因此,要迫使最高统帅履行自己的承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答复最高统帅的各种要求时,必须以强硬的态度提出美国的附加条件。尽管罗斯福拒绝采取这种办法,但史迪威仍想让华盛顿认清他严厉的重庆政府的真实面目,不能让花生米牵着美国的鼻子走。他给马歇尔去了一封电报,再次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花生米变化无常,很难对付,无论我们给他什么,他总会不断地提高要价。除非我们用更加严厉的口气对他讲话,否则,他的这种态度还会继续下去。我们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应当从他那儿讨回一个保证。”
马歇尔希望总统能再次考虑史迪威的建议,他把这封信附在自己的报告里转给了罗斯福。但是,马歇尔的努力没有奏效,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56498/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5649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部第二百五十八章 卧薪尝胆(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鸡鸡炖蘑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