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奶之后是送奶,送奶得送到五十多里外的奶粉厂去。奶牛一日吃三顿,挤三次奶,但送奶车只在每天早上来一次。中午和晚上挤好的鲜奶必须好好存放,绝不能酸了,否则就卖不了了。冬天气温低,便于鲜奶存放,但一到夏天,可就麻烦了。在没有冰箱、冰柜等冷储设备的情况下,中午和晚上挤下的奶必须立即吊入相对较凉的水井里,随第二天早上挤好的奶一并交给奶车,送去卖掉。暑天天气炎热,鲜奶很难存放,坏掉的情况,经常出现。一旦坏了,就不能卖了,就得像垃圾一样白白倒掉。
按理说,如此辛苦的工作,收入应该不错吧。不!事实绝非如此,养殖户的收入与其不辞辛劳的付出,根本不成正比。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奶牛太能吃,草料价格太高,饲养成本居高不下,而奶价又一直偏低。另一方面,在行政命令的驱使下,县里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太快,奶牛存栏数在两三年里急剧膨胀,几乎翻了一番,而鲜奶处理能力却并未相应跟上,全县仅有一个效益较好的奶粉厂和零星的几个小加工厂,鲜奶处理能力相当有限。
在处理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每天总有相当数量的合格鲜奶被奶厂以各种理由或拒收,或折价收购。折价收购给的理由是,鲜奶的营养指标不达标,如蛋白质不达标,如脂肪不达标。被拒收的鲜奶就命运更惨了,收奶员为防止这种牛奶再次流入厂子,当场就将拒收的鲜奶注入一种在十天半月都不失色的红色或蓝色颜料,作为标记。加入颜料的鲜奶就毫无用处了,只能白白倒掉。
这种情况,每个养殖户每月至少都得经历三次,再加上暑天气温高自己保管不善坏了倒掉的三四次,总算下来,一到夏天,每户每月至少会出现六七次白白倒奶的情况。这六七次不仅挣不到一分钱,还得赔草料、赔人工、赔辛苦。如此下来,养奶牛还有什么利润可图?!难怪乡下人苦笑着称,养奶牛是用零钱换了个整钱。但不养牛又能做什么呢?种下的玉米又卖不了,养牛好歹也能见个现钱,能供子女上学,能供一家人的日常零花。
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除铡草之外,就是喂牛、制作饲料以及饮牛,再就是清理牛的粪便。别小看这后两项,一点也不比前几项轻松。奶牛在吃完草料、挤完奶后须得马上饮水。一头奶牛一顿至少要喝一大桶水,三头牛就是三大桶,一日就是九大桶。而这水并不是自来水,农村人哪有福气享受那个!取水得从自家院子里人工打的水井中用辘轳绞。四五丈深的水井,重达四十斤的水桶,越绞越感到费力。更费力气的是,水绞上来以后,还得用扁担挑到牛跟前去。
能吃能喝的奶牛自然也能拉能尿,一头奶牛一日至少要拉两大筐稀牛粪,三头奶牛就是六大筐。牛粪又脏又臭,不能堆积在院子里,必须得及时清理出去,用筐一担一担地挑到庭院外大门前的土坑里。在担出去牛粪的同时,还得同时担回几担干土,垫在奶牛拉脏或尿湿的地方。牛尿没法清理,只能用干土垫上去吸,等到下次清理牛粪时再一并清理出去。这项工作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不知要耗费多少力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54199/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5419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49第075节 农事二三(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高明富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