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淡墨青衫):没有弹窗广告,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下载!手机版:m.69kshu.cc

大明1617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筹划(2/2)

文/淡墨青衫
大明1617 | 本章字数:1374 大明1617txt下载 | 大明1617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毅游界、荒狼、美漫里的国术强者、万事如易、疯狂的厨师、武装生存之崛起、回到清朝的军校生、三国之大帝赵云、命帝、武唐第一佞臣、中原策、刺杀全世界、
凭这一条要他的命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崇祯杀他肯定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很多猜忌堆积到了一起,所以迫不及待的要了袁的命,并且是凌迟处死。

崇祯当时二十还不到,行事真的是太过操切,阵前杀大将太轻率了,祖大寿直接带兵走人,崇祯又忙不迭的请孙承宗写信召回,然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节制辽镇,打那之后,辽镇就开始了半藩镇化的进程……所以说一样的事,不同的皇帝就能有不同的处置,袁崇焕一个文官,难道还真的怕他造反自立?就算战后从容再收拾,就凭蓟镇被破口而入,明旨诏令逮拿进京审问后再杀,岂不更堂皇正大?对杀毛之事,崇祯开始说是自己的意思,后来又甩锅,之前就寒了东江将士的心,其后又得罪了辽镇一帮军头,所以说这个中二少年当皇帝,胸襟城府不要说和他祖父比,就是比他的木匠兄长也是差的太远了……

摆在袁崇焕面前的就是这样的局面,退就辞官,进则把所有的担子都挑起来,退还能不失富家翁,进则风险重重,可能成为阳明先生之后文官封爵的第一人,世镇蓟辽的大家族的开创者,最不济也能官加尚书,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师,死后追赠太保,勋阶品级都能到一品……

两个选择,一进一退,人生荣辱可能都在一念之间……

兄知我。”袁崇焕几乎没有太多考虑的时间,他的性格决定了一切,当下站起身来,朗声一笑,说道:“国有事,思良将。我非良将,亦愿为大明镇土封疆,岂有遇事退缩躲避之理?难道我还不如傅宗龙,不如洪承畴?”

这些新上任的封疆大吏,有的是勤劳王事,不惧荣辱乃至生死,有的则是捏着鼻子上任,不过总归是慨然上任,他袁崇焕向来有蛮干之名,悍勇不惧死的名声早就传扬开去,要是在宁锦大捷之后自请辞职归乡,摆明了是害怕记功之后够资格当蓟辽总督,不愿背锅的避祸之举。要是这样的话,此前的一切功夫都算白费,形象坍塌在所难免,对一个心气很高,功名心很重的人来说,要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去死。

“况且也没有那么险既然知道其中端底,早就替袁崇焕筹谋过了。

这也是明廷中枢的打算,和记如果真的打过来,早期的兵锋肯定十分犀利,想硬顶很困难。可以拿边境的防御来拖时间,消耗和记的兵力和锐气,京城也是一道防线,京营兵想练很困难,可是城头多放重炮却不难,几万京营兵在城头驻守,配合重炮,和记想轻松破城也是不可能的事。

然后勤王大军可以陆续赶到,和记也就十来万兵,如果分兵宣大甘肃榆林到辽西,几千里的地方,和记只能把重兵主力放在最重要的突破口,不管是从宣大或是蓟镇过来,朝廷都要叫和记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等人在内都不觉得真打起来会这么顺利。

可是如果连计划都没有,那就只能躺在地上等着挨捶,这显然也不可能。

袁崇焕微微不愧是一个真正知兵和懂得大势的幕僚。现在朝廷多面遇敌,钱粮还不凑手,真正能腾出来精心筹划防线的也就宣大和蓟镇,当然还包括辽西。京师也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投入重金。

对辽西的投入势必会再放一放,可能会从三百多万再减几十万两或百万两,这钱会用在宣大和蓟镇。

如果将蓟镇也弄在手里,自己掌握的钱粮仍然是国朝第一,那些依附自己的将领仍然会视他袁某人为主,只要掌握这些,大事就仍然可为。

袁崇焕还是坚信和记没有东虏彪悍难制,和记有强处,也有明显的短板,其部下都是大明人,也是脱胎自大明,这就是和记最大的短板,也是对张瀚与和记最大的限制。

师出无名的藩镇从古至今就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闹的最大最厉害的就是安史之乱,最后还不是大唐挺过来了?


状态提示: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筹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筹划(2/2) 返回《大明1617》目录下一章: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奏捷(快捷键→)

推荐阅读诸界末日在线不让江山天唐锦绣昭周茅草垛里的风筝嫡女萌妻御夫有道唐朝好太子开局和郑耀先结拜唐朝小白领三国之蜀汉中兴夜寒深深醉思量网游之神级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