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疯子蓝):没有弹窗广告,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下载!手机版:m.69kshu.cc

明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2/2)

文/疯子蓝
明血 | 本章字数:1508 明血txt下载 | 明血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醉枕江山、三国之武林群侠传、毅游界、迷失在一六二九、万历中兴、嫡女神医,誓不为妃、唐朝好岳父、正在直播作死、龙吟水泊、天下诸侯一锅烹、一套阵法闯南宋、贞观贤王、
。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

而后,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山建起学舍,这就是早期的僧人办学。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再次进入繁盛时期。

此后,岳麓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却又数度重建兴盛,始终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引领风骚。

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直到成化(1465-1487)年间,书院才开始逐渐恢复。

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岳麓书院终于恢复原貌,并得以发展,但书院的教学却始终以朱程理学为主。

正德二年,一代心学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后。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开创了心学这个学派。

心学虽然仍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其提倡格物至知,知行合一,光这一点就比朱程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有用得多。

王守仁的心学不提倡空谈,而提倡自省、实践,知行合一。从实践在寻找事物内在的道理和规律,明白其中的道理后,还要“知行合一”。

但是现在岳麓书院的山长范式以信奉的是朱程理学,执掌岳麓书院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消除心学的影响,提倡遵循理学,追求天人合一。

墨离好歹也是受过教育的,对于这个时代的朱程理学大行其道也只能是苦笑不已。

如今天下纷乱,亿兆生民衣食无着,颠沛流离,国势危若垒卵,外族虎视眈眈,当此之时,

即便真让你天人合一了,理学追求的也不过是自身修为,你成圣人了,那是你自个的事情,于普通亿兆生民有半毛钱的关系吗?能救得了老百姓免于刀兵之灾吗?

当此乱世,理学救不了普通万民,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发展科学,解放生产力,才能使得国力强盛,外御敌侮,内安万民。

所以,墨离需要的不是岳麓书院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追求自我修行,却不知如何治国安邦的“人才”,这种所谓的人才,与霸占江南主导舆论的东林党人一样,只会空谈误国。

如今稍微有点名望的人,几乎都和东林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人,即便他在某一些领域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墨离也不敢用。因为,他们缺乏一个民族应有的骨气。

想想明亡之际,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朝堂显贵、东林党领袖,如钱谦益之流,还不是满清铁骑一到立马就各种跪舔,想想就让人寒心加恶心。

墨离要的是能够实干救国的务实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能说大明没有,但却比二十一世纪的chù_nǚ还要难找......


状态提示: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五十七章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2/2) 返回《明血》目录下一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久别的疯狂(快捷键→)

推荐阅读诸界末日在线不让江山天唐锦绣昭周茅草垛里的风筝嫡女萌妻御夫有道唐朝好太子开局和郑耀先结拜唐朝小白领三国之蜀汉中兴夜寒深深醉思量网游之神级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