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虽然看着憨实了一些,可并不是傻子啊?
朝臣们心中呐喊道。
杨广可听不到这些话,不管如何,既然开了头,那就继续下去吧,他也知道,很多人是因为忌惮自己的强势,所以压根儿就不敢反对。
永熙二年,杨广第一次在朝堂上见到了被杨骏赏识非常的潘岳(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俗名潘安)
这位虽然少风骨,喜投机,爱钻营,不过相貌和才华那还真是没的说。
略微失态了一下,杨广很快地就恢复了原状。怎么说呢,有些小小的失望。
天下一统,养兵太多就成为了让杨广忌惮之事了,兵马太多,哪里能有那么多的钱粮供养呢?
再者说了,现在除了北方的夷族外,全国一统,屯田制也已经坏掉了。
皇帝颁布了占田令,让普通百姓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士兵们也开始大规模的解甲归田。(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根据占田制的规定,每名丁男可占田70亩,丁女可占田30亩。当然,他们也有交税的义务,每名丁男缴50亩税,丁女则缴20亩税。
宫中上了年岁的宫人们放出了数千出去,这些人和解甲归田的士兵们结合,算是成功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家庭问题。
虽然名义上说的是自愿,可是大部分人都是被强制性地许给了这些兵士。
解决了州郡兵成家归天之事后,他再次地在全国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
至于想要囤积居奇,控制粮价物价,那就要看你的本事后台了。
若是能瞒哄过关,倒也算是个人才了。
杨广很有兴致地等着别人挑衅呢,可谁知,平静无波,真是有些失望呢!
司马炎分封了诸多的诸侯王,想的就是扩大司马氏的统治范围,拱卫司马氏的政权。
可惜在杨广看来,这才是自己最大的危机,现在司马炎活着还好,一旦他走了之后,能有几个人是彻底地信服自己的?
谁会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呢?反正杨广是不信的,所以能怎么办?要怎么办?
前汉就有七国之乱,自家这位当爹的竟然不汲取教训,还是说他自信过头了,竟然封了八位诸侯王。
都是司马氏的子孙,难道要同室操戈吗?
晁错的《削藩策》中说的好::“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可惜的是,这位白白地送了性命!
不成功,便成仁的典型代表啊。
他目前也是这般困局,毕竟这些人并没有要造反,对于自己这个当皇帝,也是毕恭毕敬的,没有名头,即便是想要削藩,也不好大动啊!
司马炎立国之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好在这些人目前还没有私兵,不至于能起兵造反,不过杨广觉得这并不是自己能轻松的理由,反倒是因为这般理所理当显得更加地沉重了。
皇帝的心思别人可不知道,反正大刀阔斧的皇帝让朝野一片赞扬之声就是了。
所以对于他目现忧虑之色,作为太子的司马遹特别地不能理解。
事关重大,杨广也不好对着他提及自己心中所虑。司马遹还黯然了一阵子,跑去皇祖处求安慰。
父子俩终于再一次地面对面了,对于儿子的忧虑,司马炎反倒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父亲忘记了前汉的‘七国之乱’吗?”
作为人主,有自己的自信骄傲,杨广也不恼司马炎的这个态度,直接地问道。
“……”
这倒是,前汉的七国之乱,也是刘氏人自己作乱。可那也是因为汉景帝要削藩所致,难道说,儿子也有这个打算吗?
“是的,儿子并不觉得这样下去,司马氏的统治就能长治,反而是遗祸子孙后代之举!”
你这么不客气,真的好吗?
司马炎老脸一红,这事儿是自己做的,自己也是一番好意,想让司马氏的统治基础拓宽,给皇室子弟权力,赢得他们的支持,省的曹魏虚弱的情形再次在司马氏身上出现。
而且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委屈了谁,他这个当爹的心里能好受的了呢?
可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来,虽然不至于慌乱,可是司马炎还是显得有些着急,问计杨广。
“那现在怎么办?”
“计有二!”杨广也不啰嗦,直接说道。
“喔,详细说来听听!”果然生个好儿子就是占便宜,司马炎有些洋洋得意地想到。
“一么,跟前朝似的,强行削藩。二么,让他们自己带着人口兵马向南,向北,向西自行扩张立国。”
两种法子有利有弊,司马炎也不傻,自然是明白的,可是明白归明白,有了法子,反倒是更加地纠结了。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大家和平相处下去,不是挺好的吗?”
这种幼齿之言一出,就是小太子司马遹都有些鄙夷了,更甭提杨广了。
司马炎也是一时口误罢了,面红耳赤的尴尬模样,杨广和司马遹也只能左顾右看,权当是没看到罢了。
司马炎咳嗽的两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然后想问策杨广,复又望了望儿子,他现在是皇帝,这种事情就应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39745/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39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98章 惠帝8)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慕容红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