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一愣,十几年前?大唐开国?不正是自己刚从洛阳逃到长安那会儿吗?那时的长安,久历战火,破败不堪,各种势力在其周边地区拉锯一般,唐皇忙着应付战事,连教化都顾不上,哪里还能弄出上万美女搞什么庆典?
早听说这个摩咄爱吹牛,可是朋友,牛皮不是这样吹的!
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凌山山尖上的时候,整个世界寂静无声。
凌晨的雪山显得格外美丽,云自山腰缓缓游动,就像少女披上的轻纱,山下繁花似锦,山间松涛阵阵,恍如置身于梦境之中。这是一个宁静得没有一丝风的高原的黎明。
统叶护可汗留玄奘在行宫歇了几天,处理国事之余,便是与玄奘促膝长谈。玄奘为他讲解了四圣谛、十二因缘、五戒十善以及波罗蜜多解脱之业等佛法知识和基本的修行方法,统叶护初时不以为然,慢慢地竟听得入了迷,对佛教竟似有了些兴趣。
偶尔,他也会问些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被之间的差异,甚至于安民治国的方略,玄奘也很乐意结合佛法与他探讨一番。而一旦他言语中稍稍涉及到李世民,涉及大唐军政、涉及边关和一些西域国家,玄奘便会以一句“贫僧是出家人,不懂这些”来搪塞过去。
统叶护对玄奘越来越敬重,竟有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很想把他留下来。
“其实要我说,法师根本不必去什么印特迦国!”他对玄奘说道,“听说那里的天气会热死人,十月天比这里的五月还要酷热难熬,像法师这般文质彬彬的人,到了那里只怕要被晒化了。那边的人大都又黑又丑,粗野无礼,一点儿威仪都没有,没啥好看的。你就留在我身边,要什么有什么,比去哪儿都强!”
玄奘一怔,高昌王、龟兹王留他也就罢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并不信佛的突厥可汗竟然也要留下他!
无奈,他只得合掌回复道:“玄奘欲往天竺,只是为了朝拜圣迹,取经求法,任何煎熬我都不怕,又何论酷暑严寒?请可汗不必为玄奘担心。”
听玄奘这么说,叶护可汗倒也无法可想,他是个粗人,做不来强留的事情,便邀请玄奘一同前往素叶水城。
素叶城在热海西北五百余里处,是统叶护可汗的夏季行宫。队伍行进的速度不快,玄奘骑在赤金马上,几乎是信马由缰地走在草原上,呼吸着带着青草气息的空气,心情十分舒畅。
大雪封山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草原上一片绿意,在风中摇摆的青草中全是牧人的肥美生计,一些牛和马散落在草地上低头吃草,羊群则在远处移动……
微风席席的山道上,隐隐传来驼铃的叮咚声,凝目远望,一支驼队从山崖的转弯处摇摇晃晃地转了出来,每一峰骆驼上都捆扎着如山的箱包。
显然,这是一支商队。
看到统叶护可汗的队伍,商人们显得有些惊恐,隔得老远便跳下骆驼,跪伏在一边。
统叶护骑在马上,仍不紧不慢地走着,走到那商人身边的时候,随口问道:“从素叶城来的?”
“是,”领头的商人伏在地上说,“听说大汗重开了凌山商道,小人感激不尽,这就打算往龟兹去。”
“动作还挺快的,”统叶护笑道,“都带了些什么?”
“都是些地毯、酒壶之类。”商人答道。[~]
“哦?从波斯买来的?”
“是,大汗。”
“那也卖不了什么好价钱,”统叶护笑道,“还要再往东去些才好。”
商人也不知可汗这话是什么意思,低着头不敢答话,额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统叶护却没有再说什么,大笑着策马而去。
直到整支队伍过去,那商人才擦着脸上的汗水站起来,重整骆驼,再次上路。
玄奘心中感慨,这个统叶护可汗果然拥有极高的威势,以至于商人见到他竟会吓得那般厉害。但他和他的军队并没有动那商人的骆驼和财物,只此一事,便可知他的确是这一带的领袖人物,而非土匪强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33596/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3359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三章 爱吹牛的达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昌如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