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我有一个假设,如果是晚5年,同样搞蔬菜大棚,同样搞市场,能行吗?
王:不行!
宋:这就是个机遇问题。
王:搞早了,没那个机会,搞晚了,绝对不会在你寿光形成个大市场。甭说晚上5年,晚上1年2年,或者抓得不紧,这个市场,就让别处弄去了。那个时候人家别的县不是不想弄啊。
宋:一个市场是这样,一个县是这样,一个国家是不是也这样?中国如果不是1978年12月18号开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大包干,起来的很可能不是中国。
王:是啊,是这个事儿。这有个什么基础呢,家庭联产承包是个基础啊。没有这个制度的基础,形不成市场,形不成蔬菜优势。
宋:寿光这些发展前提只有一个,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大包干。
王:那当然!没有这个,什么都免谈。
宋:这三十年过来了,回头一看,邓小平确实伟大。
王:这是当然。
宋:我觉得中国能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全国人的吃饭问题,了不起!
王:是。
宋:上边看得清楚,以经济为中心,搞大包干。底下一帮**人,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所以说啊,你最痛快的,也是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寿光那一段。
王:在寿光干县委书记,是最能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一段。
宋长江后来又接着说:“老书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王伯祥说:“咱们这些人还客气什么?”
宋长江问:“老书记记,作为一个过来人,你最想嘱托我的是什么?”
王伯祥想了想说:“老弟,你既然这样虚心,我就说几句吧。第一,你要分外珍惜县委书记这个岗位,要干出几样实事、大事来。也许很多人更看重级别,比如市级、省级,但我认为,一个县委书记最能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知。最容易将自己的理想书写在宽广的大地上。第二,只要是为老百姓着想,那就什么也不用怕。你已经是县委书记了,还怕什么?就是不再被提拔,只要咱为老百姓干出了几样好事、大事、实事,这一辈子就可以无憾了!第三,要敢于用人,用想干事、会干事的人。人用对了,你的工作就变得轻松了。”
宋长江激动地说:“好好,老书记,你说的这三点可是真经啊!听你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就更有数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33418/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334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41章 书记与书记的对话)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八月炸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