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路子对。江浙地区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特色鲜明的江浙经济。
江浙经济是工业经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2003年,江浙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53:40,工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力量。用江浙人的话讲,“种什么都不如种工厂”。我们考察的8个县市区,工业所占比重已接近60%,所到之处基本看不到农田。面积不到1000平方公里,人口115万的江阴市,200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55亿元,工业利税总额110亿元,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5%左右,有阳光、华西等6家大企业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有法尔胜、华西村、江苏阳光等17家上市公司,有20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第一。
江浙经济是民营经济一是民营经济总量大。2003年,江浙民营经济占两省gdp的70%。我们考察的8个县市区,民营经济已占经济总量和增量的95%以上。常熟市共有个体工商户6万多户,非公有制企业1.2万家,注册资本230亿元,企业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7%,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6%,上交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总数的95%。萧山区2003年产销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有164家,超10亿元的16家,超50亿元的2家,超200亿元的1家。二是知名企业、大个企业多。随着结构调整和要素重组,我们所考察的南京菲亚特、阳光集团、华西集团、波司登、雅戈尔、奥克斯、万向集团等一大批企业迅速扩张为“航空母舰”或行业排头兵,正朝着规模化企业集群、专业化行业巨人方向发展。三是拓展领域宽。民营经济不仅涵盖了一、二、三产业,而且延伸到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各个领域,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江浙经济是块状经济块状经济是江浙县域经济最大的特色。通过走“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小资本、大集聚”的发展路子,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经济板块。2003年,江苏苏南地区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区块超过100个,10亿元以上的30多个。浙江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区块有519个,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区块有300多个。绍兴市目前有35处较具规模的特色经济板块,成为全国纺织行业装备最先进、无梭织机密度最高、产量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年织物总量占全国13;年产领带3.1亿条,占全国的80,世界的30。块状经济具有3个特点:一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通过区域内专业市场的繁荣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托一个城镇”良好局面。常熟市有各类专业市场154个,其中的服装城聚集各类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城。二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各类企业集聚发展。江宁区投资50多亿元建成的江宁开发区,已引进企业1500多家,新上1000万元以上项目160个,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亿元,财政收入18.5亿元。三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的双向延伸形成配套企业群体。昆山市的一位副市长曾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拆开,将 多个零部件一一对照昆山产业目录,找出所缺,然后有针对性地招商,其目的是使昆山it产业链环环相扣,彼此依存。完备的产业链对招商引资产生了强劲的拉动效应,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升级。其中仅仁定电脑一家,就有243家中小企业为其配套,这些厂有40在其周边建厂。
3、环境优。江浙地区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构建“经济磁场”。昆山市的硬环境已不仅仅是开发区、工业园内的“七通一平”,而是注重提高城市的品位,树立城市的形象。在建设好硬环境的同时,昆山人更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响亮提出要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四个环境:好的政策环境——经营投资者怎么顺心怎么办;好的法治环境——经营投资者怎么安心怎么办;好的服务环境——经营投资者怎么开心怎么办;好的人文环境——经营投资者怎么舒心怎么办,并从细微之处入手,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在开发区、各乡镇都有一个“马上办”。“马上办”是昆山的新创造,它既是一个办事机构,实行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33418/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334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61章 谁比谁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八月炸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