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于是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一批支持孝宗恢复的老臣相继去世,又使其辅弼无人。孝宗虽然被迫向金屈服,但无时无刻不想着恢复。但张浚,陈康伯死后,却没有符合孝宗自己意图的人当宰相。最后选用了陈俊卿和虞允文,但他俩虽然都是主战派但却不和。最后陈去职。而且孝宗重用自己当皇子的旧人,龙大渊和曾觌。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这两个小人,以善于察言观色,讨得皇帝欢心,人品都不佳。最后孝宗被迫,把他俩外放出去。
孝宗为了恢复,首先从整顿内政入手,安定民心,改变以往赈灾方式,就是社仓法。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又放宽了盐的专卖。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减冗官,又严格控制萌补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员儿子即可当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史称宋孝宗“性恭俭”。
孝宗首先大力整顿军政,提高军队战斗力。除亲自校阅军队外,孝宗还规定各地驻军每年春、秋两季要集中演习,对于练兵成绩突出的将佐,予以破格提升,武艺出众的士卒也会获得重赏。中央禁军兵员冗滥,无法充当作战主力,孝宗对其进行拣选,裁汰老弱,补充强壮,使正规军的战斗力得以迅速提高。在以往的对金作战中,民兵是一支重要力量,但常常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如在淮东地区,原有一种叫万弩手的民兵组织,在抵御金兵南侵时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却在乾道元年被遣散。乾道五年,孝宗重新恢复了淮东万弩手,改名为神劲军,规定每年八虞允文墓志铭月到次年二月集中训练,为两淮前线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孝宗要再次北伐,将帅人选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此时可以依赖的主战派大臣却越来越少。张浚等人相继去世,孝宗最终把领导北伐的重任寄托到了坚持抗金的王炎身上。金兀术南侵时,王炎曾大败金兵,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他力主以武力恢复中原,与孝宗的心意不谋而合。王炎在四川练兵讲武,发展经济,卓有成效,为再次北伐时出兵川陕打下了基础。
隐居的陆游终于迎来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将金戈铁马。杀敌至奇,剑气如虹,青城劈空掌,带着漫天杀气,置强敌于死。
----------------
且说自孝宗即位,久闻陆游之才和胆色。颇为赏识。现在朝廷励精图治,正是用人之际,遂快马加鞭,去召见山阴隐居的陆游。
召见陆游进京面圣。又赐他进士出身。
陆游见到这位有宋以来,较为英明的君主,重新又燃起上马杀敌的雄心。
接着陆游给孝宗替了很多有益建议。前面写到孝宗即位后的一些改革措施,有很多都是陆游首先提出来,再由孝宗定夺。而孝宗也确实没有辜负陆游对圣君的期望,上台以来彻底的给岳飞平反,秦桧时期造下的众多冤假错案,全部昭雪,又整顿军备。
在第一次北伐时,陆游便积极请战,但孝宗很需要陆游这样的人才留在他身边,而新宰相,也是抗金老将张浚则坚持让有过抗战经历的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出战。陆游也就没有再坚持。随后北伐首战告捷,后来,由于李显忠和邵宏渊互相邀功,内部发生矛盾,上下不齐心,指挥发生严重失误,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在孝宗重新整顿军备,准备二次北伐时,陆游又挺身而出。
“皇上,臣幼读兵书,也略知礼仪,懂得杀身成仁的道理。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机,臣,再次泣血请战!”
“爱卿,朕知道你颇有才干。你的诗词,朕也颇爱。朕常夜读之,无不为之拍案叫绝。诗词有宋以来,你实为大家。朕也好诗词,不如你常伴朕左右,互相切磋如何!”
这话孝宗皇帝说的很客气了,但陆游听到心里可不是个滋味。心想:“我可不是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文士,只是替你打诨插科之流,我要的是金戈铁马……”
孝宗看到陆游微微一怔,他接着道:“朕知道,爱卿的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很有乃父风范。你父亲陆宰,当年也是主战派之一,
也是朕佩服之士。正因为这些缘故,朕才召见你来朝,启用你。爱卿跟朕提到的一些抗战建议,朕也多有采纳。这样就很好吗,何必非要去战场上,才算是报效国家。你可知道,战场风云变幻,瞬息万变,稍有不慎,爱卿……就看不到朕了!”
陆游斩钉截铁地道:“臣万分感激陛下对小臣的抬爱,如此,臣更要为皇上进忠了,哪怕身首异处,小臣也万死不辞。”
孝宗呵呵一笑:“既如此,朕也不再多说。这样吧,离进兵还有一季时日,朕正有选拔大将之心,你的书笔很好,还是由你撰写。你听好了,朕现在就诏告天下:十日后,临安城‘东益训练场’比武选才。分别选出冠亚季军三人,委以武将官职,统统由抗金主将王炎统帅,不日出征,讨伐金贼!”
孝宗得意的看着陆游,摸着下颌黑须,呵呵一笑,心想:“这下,你可该之难而退了吧!”
“谢皇上!”陆游意气风发。
“好,退朝!”
------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20791/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2079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八十九章 惊心动魄)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风依伊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