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考题泄露之事,朕会继续调查,所有涉案的考试取消这次成绩,如果让朕发现与你们有关,你们最好想清楚如何向朕解释!”
“是!”
官员们唯唯诺诺的退下,考生也离开了皇宫,郭浩回去又回想今天的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前几年的科考他都没怎么参与,毕竟他用人的前提是通过考核,行不行试试再说。
可现在想来他这个方法有问题,有很大的漏洞。
士子若是通过作弊中举,即便是没有真才实学,也可以得到官职,如果其背后有人操纵,那么就等于培植势力。
而检验士子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他亲自测试,可是他之前没做过,在五代时期好像也没有。
忽然,郭浩明白了,他终于想到哪里不对劲,没有殿试!
要说殿试从唐代就有了,还是武则天创立的,但是没有形成制度,一直道宋朝才正式成制,明、清沿用。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
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宋开宝六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
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
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
宋太祖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祖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选。
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sān_jí考试制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201703/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2017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五十一章 御前殿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红莲素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