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蒋专员来到鞍山,我是辽宁省民政长官郑项明,”
看到蒋经国走出机舱,郑项明主动向前走几步,同时伸出自己的右手,在握手时他介绍着自己,随后又介绍着身边不比他年青几岁的随员。
“这位是鞍山民政官田行玉!”
“田长官,我现在可是在您的地盘上,您可得多加照顾啊!”
一直以来,蒋经国几乎很少接触华北系的民政官员,不过却知道这些华北民政官员都有一个特点——年青,且大都是公司出身,这是他们同其它地方的民政官最大的不同,他们不是职业的公务员,而是在公司辞职后,成为政府公务员,实际上,这也是华北公司与政府的概念模糊的原因所在,数以万计的公司职员、雇员成为政府的公务员,这些民政官亦不例外,而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是最具经验的公务员。
尽管对于这种公司与政府的“勾结”可以说是极为反感,但在另一方面,他却极为佩服这些华北的民政官,当年停战后,在国府派出的“接收特派员”贪污受贿成风的时候,邯郸从公司抽调的上万名民政官,却鲜少听闻有贪腐现像,许多民政官在几个月的过渡期后,更是大都成为第一任自治民选官员。
这种百姓的认可在过去是蒋经国最佩服的,同样他也知道,这样的民政官恰好也是他此次东北之行最大的“对手”。
“你好,蒋专员!欢迎来到鞍山!”
与蒋经国的热情不同,田行玉却显得有些冷淡,事实上,相比于来这迎接“特派专员”,他更倾向于在市区内工作,以尽快让这座城市恢复正轨,工厂重新投产。
同时他又朝着蒋经国身边的看了一眼,他应该是其的亲信幕僚,据说蒋经国的此次来东北的班底,除去行政院精选的“精干干部”外,还有许多其在江西时的幕僚、下属。
空荡荡的街道,与任何一个沿南满铁路的城市一样,铁东区是日本人的住宅区,而铁西则是中国人居住,而现在曾经整洁漂亮的铁东区,却是空荡荡的,除去正在清理街上的碎砖、烂瓦以及需要拆除的房屋的工人,几乎看不到多少路人。
“这里的人都到那里去了?”
蒋经国诧异的回头看着康林,他是鞍山民政专员办公室的本地职员,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派作向导,陪同蒋经国一行“视察”鞍山。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鞍山光复前这里应该有不少于8万日侨。”
一旁的黄中美有些疑惑的问了句。
“他们都是敌侨!”
操着带有东北口音的国语,康林如实的回答道。
“他们都已经被集中看管起来,以避免发生敌侨破坏事件!”
康林没有任何回避,在他看来,这一切同样都是无法回避的。
“此次来东北时,主席曾就敌侨问题表示过中央的态度,要求我们应持以不念旧恶、与人为善的我国最高贵之品性,不应对敌国百姓加以报复……”
黄中美的话听在康林的耳中,却如耳边风一般。
“一切都将依照我国之法律做最终决定,犯罪者加以严惩、无罪者他日停战时遣返。”
面对黄中美的说法,康林冷淡地用官方式的口吻说道。
“确实应该如此,不应由人之好恶决定敌国侨民的命运。”
蒋经国的声音低沉而缓慢,说话的腔调与其说是中央的特派专员,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学生。
实际上,对于华北的施政蒋经国曾有自己的看法,其施政核心就是法律,政府首先依法施政,民众自然会遵守法律,而现在其对待敌侨的方式,不过是一种延伸,这总好过一味的报复或者一味的以德报怨。
“既然以司法做基准,那为何……”
指着路边那些将日侨屋中财物抬上汽车的军人,这一幕让黄中美看起来很不舒服,这不见得比当初的接收大员好多少。
“为何抄日侨之家?”
“黄主任,这些财物有真正属于他们的的财物吗?也许,他们的衣物、家具、首饰都是由其酬水购买,但是支付日侨酬金的却是敌产,而敌产的建设以及生产却是通过掠夺中国百姓的财富以及矿产资源实施的,他们的酬金实际上是属于中国人的财产,所以,这些东西都被作为敌产加以没收,交给敌产处置委员会加以处置,所得将用于对普通国民加以赔偿,公署的法律顾问认为4000万东北同胞,都有权申请要求获得赔偿,当然,这将会在战后统一由赔偿委员会向日本提出。”
这一下又破了先例,华北总是会开创一个个先例,他说得对,眼前的这些房屋以及被抬走的“个人财产”,实际上都是日本人搜刮的东北同胞的民脂民膏,中国人自然有权处置这一切。
汽车继续沿着铁东的街道行驶着,在驶入一条街道的时候,蒋经国诧异的看到,这会正有人搬入街道两侧的那些日式别墅。
“那他们是……”
蒋经国轻声地问道。
“是公司派遣的协助敌产处置委员会恢复工厂生产的技术人员,蒋专员,你是知道的,昭……不对,是鞍山钢铁公司的技术人员大都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626/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62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063.第1063章 另一面(求月票!))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无语的命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