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洛轻开门,走进了院子。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民房院子,格外的幽静,左右各有一间耳房,正房三间,东间为先生书房,西间为休息室,正堂为学堂,东墙上方挂着一幅匾额,上书“清净自然”四个行书大字,平时学生在此读书听先生讲学,正堂后门连着一个小小的花园,非常小,种着二十几种花草和植物,院子北头还有三件房屋,平时先生不允许人进入后院,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云洛木然的走进前院正堂,堂内寂静无声,只有桌和椅,云洛静静坐在西侧桌后,抬头看着“清静自然”四个字,怔怔的出神。在这种乱世之中能清净吗?如何清净?云洛在喃喃自语,自然又是什么意思?自在安然?自己即将面临着为衣食发愁,为生计而忧,如何能够自在?又怎么能偶安然?天下象自己这样的百姓何止千千万万,连年战火不停、盗贼遍地、朝廷愚弱无能、官府贪墨腐败,哪个能够清静自然额?
云洛静静的坐着,呆呆的想着,竟然过去了两个时辰的时间,而院内仍然寂静无声。
第四章 :枯木虽败存生机,自然有道根苗种
“这幅字你看出什么韵意了?”突然之间,一句问话声在云洛背后响起,云洛一激灵站了起来,回头看见一五旬开外的中年男士,淡青色粗布长衫,三绺长髯,头上竹簪挽发,仙风道骨,面色红润,狭长的眼睛炯炯发光,此时面含微笑正看着云洛,此人正是醉翁先生。
云洛慌忙举手躬身施礼,“云洛见过先生,今日学生心有疑惑久不得解,思索之间来至先生处,扣门未见上锁不觉走入,请先生恕学生冒昧之罪!”
“呵呵,孩子,无妨,你我本有缘分,你能存疑惑而来请教于我,实属难能,跟我说说你有什么疑惑?”
“先生,秦、晋两国战火又起,百姓势必又遭涂炭,我关中大地刚从内乱走出又要民不聊生,而此时的士族又趁机鱼肉百姓,官府却腐败贪墨、放任不管,这天下黎民百姓该如何是好啊?
“而学生我文不成章,不能问仕途报效朝廷,武无有缚鸡之力,不能保家安民,实属无用之废物,眼睁睁看着父母亲人被欺凌、被盘剥,坐视乡邻无助绝望而坐以待毙,先生,你说,我该如何是好啊?”
“呵呵。。。”醉翁捻须不语,抬头看着墙上匾额,又问道:“你对这四个字有何看法?”
“先生,这清净是否指人的内心要清净、寡欲、平淡、无争?自然是否是自在安然与天地相生相容?”
“好!好!好!好孩子,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不怪为天命之人,老夫没有看走眼!哈哈哈”醉翁在听了云洛对匾额四字见解后竟然开怀大笑,说了一些让云洛摸不着头脑的话。
“来,你随我来,孩子”醉翁先生兴冲冲的拉着云洛的手往后院走。
后院历来是很神秘的,因为醉翁从来都不允许学生及外人进入,这里面种着很多的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石头和木桩等云洛以前所未见过的东西。
来到一截很粗约有半人高的枯木前,醉翁指着枯木说:“孩子,你看,这段枯木是以前下雨打雷时霹断的一棵大树,看似已经枯死很久了,但是,你看这枯木的根部,是不是已经有嫩芽长出来了,世人的眼中这棵树已经死了,但是他却又活了。”
“其实,生命是不死的,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就如这棵大树看似死掉了,其实他又以另外一种更加新而强大的生命形式出现了,只要能够将身心与天地、大道相合,生命就会生生不息。这就是自然,而清净就如同你所说,要保持一种心境和状态才能达到自然。”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汉灭以来天下一直经历着分分合合,战火连天,殃及百姓。而国家和朝代也如同我们所说的自然之道一样,也在经历着循环和生命更替,现在的后晋、秦国,还有燕国、蜀国等等都是承担不起天下自然大道的考验的形式,注定要不断地灭亡和分合的,不久就会出现天下一统的朝代,那时百姓就会得享太平了。”
“孩子,你不必苦恼,这是天地大道对于你的考验和历练,记住,要能看得到、要能听得见、要能站得稳、要能放得下、要能担得起、要能持得住,好好记住,以后你能理解的。”醉翁此时更像一位长辈在教自己的后辈儿孙。“是,先生,云洛受教了,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1549/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154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1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