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帅,向导说江水封冻要等到十月之后。”一名士兵赶忙翻译。
两个月。最少要等两个月,时间太长了,周虎臣一挥手,向导和几名客串通译们退了下去。
“大帅。正好属下趁机把周边收拾一下,留着这些跳蚤将来是麻烦,现在的时机正好。您只管等着就成,我去收拾一下四周的地方势力。”却是莫显成,他的意思是趁现在的闲暇收服周边地方,正好给自己将来的统辖打打基础。
“也好,反正是不能过江,就把这些地方安定一下吧,省的将来麻烦。不过,一定要谨慎,不要杀戮过重,北方贫瘠,只要有口饭吃,一般百姓不会拼死抵抗,尽量用怀柔的手段。”周虎臣同意了,闲着也是闲着,正好搞定周边的建奴力量为将来打算:“把地图拿来,我们看看从哪开始。”
一张简陋的地图铺开,周虎臣的一众手下开始了自己两个月的征程......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就在莫显成在周边不断收拾那些不大的寨堡和村庄时,一股冷空气突然降临,天骤然冷了下来。
萧瑟的风吹黄了大地,群山和莽莽森林不再苍翠,斑斑点点的黄|色预示着深秋来临,也意味着冬天已经不远。
周虎臣的后勤军一直很给力,这次更不例外,就在天气变冷的同时,后勤部队很及时的送来了入冬前最大的一匹物资,而随着物资而来的一个人却让周虎臣再一次想起了南方的舒适生活,也想起了很多人和事。
跟随后勤军来的是周遇吉的首席幕僚高师爷高林升的长子,镇江工坊的副总管事高有民,这位年富力强的管事属于嫡系中的嫡系,等于周虎臣的家里人。
家书自然带来了,南京就好几封,祖母和父母亲的,公主的,还有那位太子也来了一封信进行问候。另外还有无锡的一封书信,正是无锡的家书让周虎臣惭愧不已,南京那里儿子都降生了,而那个最早许下承诺的人却要在无锡继续苦苦等待。
高有民带来的家书无疑是定心丸,而物资却是及时,因为这些物资中有棉服,还有周虎臣特意给士兵定做的开指手套。北方大地太冷了,这种手套在作战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火铳手、骑兵和辅兵,这种非常保暖的手套将给他们在冰天雪地作战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高有民口中,周虎臣得到了江南和北都的实际情况,北都很安定,迁都已经开始;而镇江的作坊在照常运转,一直在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生产的各种武器装备一直在不停运送到北方;依照周虎臣的指令,镇江的新兵招募和训练减慢了,大局已定,已经不需要大量的士兵投入战场,镇江的新兵训练营轻松下来;而淮安的造船厂也没闲着,新式的大型战船正在建造中,明春就要下水。
林林总总的事情很多,但都比较放心,周虎臣本有些焦躁的心情平复许多。
天气越来越冷,山野一片枯黄,马上就要入冬,高有民带着周虎臣的回信启程南返了。
风怒嚎,如咆哮,随风而来的是横飞的雪粒子,还有那北方透骨的那种冷。高有民走后没几日,一个更大的寒流降临,江边的江水开始有了薄冰,落地的雪粒子在融化,不久,莽莽的群山、森林与大地陷入了一片白茫茫之中,今冬的第一场雪来了......([m.69kshu.cc 69书吧]。。)
第355章 大蓝
关外本就是贫穷的代名词,而关外之民也是野蛮与彪悍的代名词。
辛苦奔波了两个月的莫显成等人突然发现自己错了,关外根本不需要他用鲜血征服,关内的人大部分都错了,关外贫穷不假,但彪悍与野蛮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这一带聚集了众多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还有其它少数民族,这些百姓不是彪悍和野蛮,是生存的无奈。
关外太贫穷了,贫穷的让人膛目结舌。低矮的茅草屋中除了仅有的简单农具和简陋的自制家具,几乎一无所有,粮食更是少的可怜,百姓完全是靠天吃饭,那些开垦的土地产量极其有限。而为了活下去,这里的百姓几乎都是猎手,依靠打猎和采集野果、野菜维持艰难的生活。为了一口饱饭,这些百姓中的丁壮不介意为任何人卖命,民族无关紧要,国家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活下去。
莫显成彻底明白了,建州人以前的强大是建立在贫穷之上的强大,生与死的选择造就了强悍的建州八旗。
“是不是感触很深?”刺骨的风中,周虎臣观望着白茫茫的冰面对莫显成问道:
冰面上,士兵分成左右两队正在向对岸挺进。
“北方大地我知道如何治理了,但需要大帅的帮助。”莫显成捂着一个特制的皮毛暖脖,他的话有些闷声闷气。
周虎臣拍了拍胯下的战马:“什么都不会缺,商贾、粮食、农具、种子、生活用品,还有民众都会慢慢到来,有成叔在,我相信一个不一样的北方将会出现,而且...将来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成叔。”
莫显成好像并不在意:“就是冷些罢了,只要迁民成功,这算什么?”
稍稍沉思。周虎臣继续他的话题:“成叔,这不是更冷的问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1470/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147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77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