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黄巾之乱起,天下大乱,河南尹的人口便开始锐减了三成。到了董卓专权,关东十三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强行将洛阳的百姓迁往长安,一把大火将洛阳化为灰烬,让这座繁华了二百年的都城遭遇了空前浩劫。
董卓之乱后,百姓们多死于饥荒、瘟疫、战乱,河南尹的人口降至了低谷,全境的人口从最多时候的二百万人降到了不足二十万。
后来曹操在中原崛起,逐渐将整个河南尹掌控在了手中,鼓励被董卓强制迁入长安的洛阳居民返回故土定居,并且修葺城池,使洛阳恢复了一些生机。经过了三年多的展,河南尹的人口恢复到了四十余万,但与从前的繁华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河南尹的防御划归镇北将军曹仁督率,而政事则由曹操亲自过问。前些年,曹仁命部将朱灵在河阴渡口筹建了一支六千人的水师,后来因为和袁军生了冲突,便把朱灵这支队伍调走了,现在河阴一带只有两千人马驻扎。
除了朱灵的部队,在河南驻扎的本来还有史涣的一支人马,前些日子,因为袁绍大军直扑东郡治所濮阳,曹仁兵力不足,便把史涣的部队调到了濮阳。如此一来,整个河南尹的兵力便有点空虚。此时担任河南尹的是卫凯,麾下节制一万人马,防御整个河南地区。
已是八月初,天气转眼间来到了秋季。
这日凌晨,千里黄河之上起了大雾。
徐盛得了军令,留下一千五百人镇守孟津水寨,自己率领三千五百水军,乘坐二十艘艨艟,溯河而上,前往西面攻打六十里之外的河阴渡口。
河阴渡口只有两千守军,而且曹军并不太重视水师的建设,因此河阴港口只有四五条艨艟,其他的都是走舸,被徐盛乘着大雾一阵猛攻,曹军抵挡不住,丢下四五百具尸体,弃了水寨,上岸奔洛阳而逃。
河阴县地处黄河之南,有人口四万余人,境内土地肥沃,每年的粮草产量颇丰,是曹军的重要产量基地,每年都有打量的粮草充实着曹军的粮仓。
听说河阴港口失守,袁买的人马朝着河阴县城进,准备收割田野里的庄稼。坐镇洛阳的卫凯坐不住了,派遣裨将卫仲率领三千人马,星夜驰援河阴县城,一定要击退袁军,保住田野里的庄稼。
次日天明,忽然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出现在了洛阳城下,打着“赵”字旗号,来的正是袁买麾下的大将赵云。
“赵”字大旗迎风招展,赵云胯下白龙马,一身银色甲胄,手中“龙胆”枪,立于旗前,长枪一招,高声传令:“全军攻城,先登上城墙者奖黄金百两,加校尉!”([m.sharjah.cc 沙迦小说网]。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操的反击
随着赵云一声令下,上万名袁兵一声呐喊,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涉水度过护城河,向着洛阳发起了攻击。
洛阳城中本来有五千守军,被卫凯调了了三千人支援河阴之后,城内的守军只剩下两千人,而且没有统兵大将,突然遭到袭击,城内军心一片慌乱。
洛阳自从被董卓放火焚烧之后,城墙毁坏了三分之一。卫凯到任之后,重新修建,但由于经费紧张,因此城墙建的既不高,也不厚,很快的便被袁兵找到突破口登上了城墙。
袁兵占领了城墙之后,砍落吊桥,放大军度过护城河,攻城车对着城门一阵猛撞,洛阳的城门轰然倒塌。
“给我杀!”
赵云白马银枪,一马当先冲进了城门之中,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无人能挡,马前竟无一合之敌。
近万名袁军紧随其后,仿佛潮水一般席卷进了洛阳城。卫凯自知大势已去,在亲信的护卫下,从南门拼死突围,向着许昌方向仓惶撤退。洛阳遂落入了袁买手中。
赵云拿下了洛阳,分兵三千交给偏将姜城,命他前往河阴协助徐盛攻击卫仲的三千人马,击败曹军之后,再把河阴野外的稻谷庄稼收割了,由徐盛从水上运回河内,充实粮仓。姜城欣然领命而去。
就在赵云攻陷了洛阳的同时,王双率领一万军卒从黄河北岸的成皋渡河,直抵河南重镇荥阳城下,围城攻打。荥阳县中只有八百守军,面对着十倍于己的袁兵,仅仅支持了一个时辰便告陷落,县令朱由被生擒活捉。
到了傍晚,平阴方面也传来捷报,徐盛和姜城两面夹攻,击破了卫仲的援兵。徐盛在阵前枪挑了卫凯的这个从弟,三千曹军折损了一半,剩下的溃卒向西面的函谷关奔逃而去。
河阴县令见援兵败走,自知难以坚守,遂开城门投降。徐盛尽收降卒,命令所有降卒和本部士兵在野外开始收割庄稼,野外黄澄澄的稻谷被成片成片的割到。然后运往河阴渡口,再用船只送完孟津港,最后再送到怀县粮仓入库。
这个年代的土地除了官府所有,就是属于世族大户,平民百姓却是无地可耕。因此,看着袁军在野外收割庄稼。河阴的百姓不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1426/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142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55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