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外会合之后,诸葛瑾已经派人置办了马车和马匹,马车承载梁习的家人,马匹供梁习骑乘。当下分作两路,梁斌带了几个侍卫护送兄嫂北上河内,诸葛瑾带着其余护卫继续南下,目的地是荆州南阳隆中卧龙岗。
数日之后,梁斌与梁习安然抵达了河内郡治所温县,来到平西将军府门前求见。袁买得知,立刻召见。
“草民梁习拜见刺史大人!”来到了袁买处理公务的书房,梁习纳头便拜。
“呵呵……梁子虞来投,吾之幸也!”
袁买已经从梁斌的口中知道了梁习的字,立刻热情的起身迎接,亲自把梁习扶起,夸奖了一番:“通过你写给令弟的书信,我看得出来子虞是个人才。今番委以晋阳令之职,你好生施展才华,若有功绩,我必不吝封赏!”
“多谢公子提携之恩,如此器重习,敢不誓死相报?”梁习再次跪谢。
为了拉拢人心,袁买再次起身扶起梁习,安抚道:“子虞不必多礼,暂且在驿馆盘桓些许时日,等诸葛子瑜从荆州回来之后,便随我一道去晋阳赴任!”
梁习领诺,与兄弟梁斌一起告退。得了梁习来投,麾下增加了一名政治型的人才,袁买心中高兴不已,批阅文书的时候也兴奋了起来。
就在这时,北上幽州向高干秋粮的使者从晋阳赶到了河内,向袁买禀报高干拨了二十万石粮草发往晋阳,却在范阳境内被黑山贼劫走,再也拨不出粮草来。
对于尔虞我诈的计谋,袁买已经运用自如。稍作思忖,就知道这是高干耍的花招,不由得拍案怒骂:“高干匹夫,欺我太甚,真以为我是如此无谋之徒么?”
此时,各地经过出榜募兵,并州各郡已经招募了一万多人,粮草问题,刻不容缓。袁买恼怒不已,恰好田畴来访,商议一番,田畴献策向邺城的袁绍提前求粮,免得到时候粮草告急,再措手不及。
袁买思忖一番,暂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向父亲袁绍求粮。便修书一封与袁绍,除了求粮之外,另外还提到了自己没有正妻,希望父亲能做主,把甄宓许配给自己为妻。距离袁熙之死,已经一年有余,袁买觉得是时候该迎娶甄宓了。
使者带了袁买的书信,星夜离了温县,快马加鞭直奔邺城而去。(www.77kshu.cc 奇奇看书网。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兄弟重逢
隆中位于襄阳城北三十五里之处,但在行政上却属于南阳郡,有一山岗因为远眺形似卧龙,故而得名卧龙岗。<冰火#中文
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战事频繁。但荆楚之地在刘表的治理下却是一片太平,虽然偶有战事生,但动荡却是与中原四战之地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多有来自九州之地的士人迁到荆襄避难,诸葛亮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五六年前,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被李傕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用武力夺了实权,只能带了家眷离开了豫章,前来襄阳投奔旧识刘表。刘表倒也够意思,任命诸葛玄为邓县县令,治理地方。
但不久之后,诸葛玄染上重病,不能下床,只能辞官归家,便给了诸葛亮一些钱币,让他到乡下选购一处僻静的宅院,以便养病。
诸葛亮拿着叔叔给的钱,在邓县附近转悠了些许时日,选中了隆中的卧龙岗。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土地肥沃,风景宜人;西距邓县二十里路,南离襄阳三十五里,东达蔡阳六十里,四通八达,消息灵通,多有贤能隐居于此。
于是诸葛亮便花了三千多钱,在卧龙岗买了一处民宅,带着诸葛玄的家眷和弟弟诸葛均搬到隆中居住。在卧龙岗住了一年之后,诸葛玄病重不治,与世长辞。
诸葛玄死后,留下了不足三十岁的妻子殷氏,以及六岁的女儿还有襁褓中的儿子,无人照顾。后来。有襄阳本地士族蔡姓丧偶男子看上了寡居的殷氏,托人上门说媒,诸葛亮不拘泥于小节,慨然允诺。把婶子嫁了出去,并且带走了两个年幼的孩子。
自此,卧龙岗的宅院中,只剩下了十七岁的诸葛亮与十二岁的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幸好,诸葛玄略有遗产,因此诸葛亮兄弟的生活不至于十分清贫,一边耕地一边读书。师从本地的大儒司马徽,与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崔州平、庞士元等本地儒士交好。
诸葛玄辞世之后,诸葛瑾曾经从琅琊跋山涉水,来到隆中凭吊。因此知道诸葛亮的居所;此番重游故地。没有费多大力气就轻易找到了隆中。为了避免人多引人注目。便把随从留在了驿栈,匹马赶往卧龙岗与兄弟相见。
来到诸葛亮门前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葛瑾翻身下马。立在门前,敲响了门环。
“谁啊?来了、来了!”
听到敲门声,院子里响起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一个少年一边答应一边跑到门前,从里面敞开了院门。
“小均,兄长来看你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1426/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142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48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