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掌并州,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你可以修书一封给你兄长,就说晋阳令空缺,问他是否愿意来述职?”
袁买笑吟吟的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向梁斌保证要委任梁习做晋阳令。按照梁习的能力来说,就算给他一个太守做,也是绰绰有余。但提拔人才,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必须能够服众,才不会招致部曲产生不满的情绪。
和赵云、高顺一来就被委任为将军不同,这两人已经小有名气,在吕布、公孙瓒麾下效力的时候都已经是将军,投到袁买麾下,以将军职位相授,属于平级任命。
而梁习则不同,他现在无名无功,把他擢升为晋阳令,已经是破格提拔,倘若直接任命为太守,必然会让部曲产生不满的情绪。先给他一个县令做段时间,等干出了政绩,再予以提拔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晋阳令虽然只是县令的差使,但晋阳却是天下名邑大城,县城及周边的人口多达十四万,不要说小县城比不了,就是一般的郡国也是自叹不如。
听说刺史要让自己的兄长做晋阳令,这对于梁家来说,可是莫大的光荣,梁斌再次拜倒在床上跪谢:“多谢刺史提携之恩,小人在这里代替家兄谢过大人。大人如此垂青,小人不用修书,当亲自走一趟柘县老家,带着兄长来见大人!”
“也好!”
袁买点了点头,有梁斌亲自走一趟,应该更有把握把梁习收到麾下。为了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须再派一个人代替自己去求贤,让谁去呢?袁买思索了一番,想到了诸葛瑾,论外交能力,诸葛子瑜在自己手下的众幕僚中,应该是屈一指。
“柘县路途迢迢,你不必着急,先安心养伤。过几日,等我南下河内的时候,你一同随行,到了温县,我再派几个人跟着你一起去陈郡老家,请你的兄长来并州任职。”
“谢刺史大人,小人必然不辱使命!”梁斌再次拜谢。
离开军营后,袁买刚刚回到刺史府,新任的薄曹司马孚就风风火火的紧急求见。
“伯达行色这么匆匆,何事惊慌?”把司马孚招进书房后,袁买镇定自若的坐在太师椅上,问道。
“哎呀……刺史大人,大事不好了!”司马孚从兜里掏出手绢,擦了下额头斗大的汗珠,气喘吁吁的呃说道。
“详细说来听听?”看到司马孚着急的样子,袁买心中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司马孚大口喘着粗气道:“粮仓里的粮食与记录薄上的数字对不起来,差的太远了!”
“有多少?”袁买眉头紧蹙,问道。
已经入主晋阳半个月了,一直忙于军政要事,他还没来的及到粮仓里看看,只是让主管粮草辎重的地方官吏把所有的文薄报给自己。当时匆匆看了一眼,好像记载着晋阳粮仓的粮食还有六十万石,难道这个数字对不起来?
“只剩下十万石了!”司马孚哭丧着脸,报出了数字。
“什么?”袁买大怒,拍案而起。
一石粮食折合到后代大约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按照一名壮年一天吃三斤计算,袁买手下的直属兵力按照五万人计算,每天就要消耗一千二百五十石的粮食。计算下来,十万石粮草只能维持八十天左右,这怎能不让袁买暴怒!
“剩下的五十万石粮食去哪里了?”袁买气呼呼的怒问。
“唉……我问了守护粮仓的兵卒,他们说高刺史临走的时候,把五十万石粮食全部装车,运到幽州去了!”司马孚有些害怕的用手绢擦着不断冒出的汗珠,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高干这个混蛋!”袁买再也忍不住,拍案大骂。
早知如此,自己也应该把易京的粮草运到并州来。当时攻下易京后,自己抢占了两座粮仓,获得了近三百万石粮食,算是大获丰收。袁绍班师回邺城的时候,运走了二百六十万石,留下了四十万石给地方驻军食用。
自己来晋阳的时候,考虑着部下都是骑兵,运输不便,再加上久闻晋阳土肥沃,粮草丰足,因此从来没有考虑到缺粮的问题。没想到高干竟然玩了一处“空城计”,把粮草运走了绝大部分,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刺史大人,你看怎么办?”司马孚绷着心弦,问道。
袁买怒极而笑:“很好,很好,高干总算没有把粮草全部运走,若是他全部装到车上运去幽州,只怕咱们此刻要喝西北风咯!”
话虽然这么说,但袁买心里却恨得牙痒痒,以前的时候,对于高干没什么感觉,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此刻被他阴了一把,恨不得派兵灭了这厮!
现在是五月份,距离秋收还有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日子,十万石粮食能供应五万人吃八十天,差不多能维持到新粮食下来。但自己已经命各州下了募兵令,过一段时间后,估计能招募到两万左右的新兵。三个月的时间下来,就需要消耗四万五千石粮食。
河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1426/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142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46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