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我和大伙商量一下,既然东家如此对待我等,我们也不能不知冷暖,三个月工抵租的事不如就此做罢吧,也算大家对东家的一点心意。”见王魁一再的谦让,老村正说出一个打算。
“不行,在下知道大家的心意,但是,如果这样,大家不是让在下成了个不守信义之辈了吗?”王魁一听,想都没想就否决了老村正的提议。
“可是……”老村正佝偻的腰身似乎有些执拗。
“老爷子,不用可是,我是万万不会这么做的,这样吧,以后我要是还有事,大伙再给我帮忙补上现在这一功,可好?”王魁边说边想,最后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恩,也好,那东家,还有什么大事要办吗?也好让大伙心里有个底。”老村正却是当了真了,不依不饶的。
“这个……!恩。噢,对了,修房子,我要盖间新房,现在的屋子小了点,修葺也挺难的,我要修房,当时候大伙多照应吧!”
王魁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有绣房的打算。只是提前说出来应付而已。不过你应付别人,别人可是真心帮忙,结果,竹林的大展来临了。
第二十章 乔迁之竹林人家
第二十章乔迁之竹林人家
在农村,盖房可是件大事,不然不会家家搬家都有‘乔迁之喜’,要知可以和成家立业并称‘喜’的日子可不多的。
中国人向来讲求含蓄的表达,房子是必需品,也是一个家的标志,哪怕n年以后,人家一眼看上去你的房子怎么样,也就依稀可言到当年你的生活的光景,所以房子不仅是住人,它还代表了你一家勤劳与否的标识,也是别人判定你是不是成功人士的一个外在标准。
王魁一到竹林的时候住的是老村正侄儿留下的房子。虽说他侄子在外奋斗了一些家底,但是也仅仅是建起了一个小小主屋和两间厢房。再后来王魁来的时候就一个老妈妈住在那里,怕是房子的年头也不少了。不是没有想过修一个新的,一来王魁的价值观里,房子是件常用品,不是说建就建上就完了,要么不买要就买好的。
竹林的‘九香水库’(王魁给取的九龙的,不过有点犯忌,村长提议改成了九香)开闸仪式上,王魁说要建房子,一半是应酬客气的话,一半也是为了给大家通个气,为以后真建的时候打个底。不过听在老村正的耳朵里却不是那样了。
回到家中的老村长和儿子李德刚一合计,想要建房子先要解决的是材料,石头本来是有点难度,不过既然王魁有采石场也就不成问题,木头更不是问题,虽然竹林的山林不是很多,但大木古木也是不缺的。
土地到是要和村里人商量一下,但是想来以自己村长的威望和王魁对乡亲们的和善来说,决不是难事。王魁到底怎么想的似乎有些不对啊!
“爹,我们合计个什么啊!直接找王东家问不就得了嘛!”想了半天,李德刚一拍脑门说到。
“哎,你看我糊涂的,东家的难处东家最清楚,自己瞎猜能有个什么结果啊!对对,对,我们这就去问问去。”说着老村长也笑了起来,拉起儿子朝王魁家跑去。
其实这些王魁早就想到,王魁最大的问题的是人工,自己一家子总共才五个人,而且自己想建的当然不是现在竹林住的这样的小房子,既然话力气去做,起码要修一个小小的庄园才可。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老李叔,我缺人啊,家里的钱也不多了,请不起工人了。”王魁见老村正如此热情,也只好道出了实情。
“啊?这有何难啊!”
就在得知了他的想法的时候老村正和儿子都笑了,笑得王魁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在农村盖的房子都是村里人自己盖,也都是大伙帮忙盖,虽然这些年少有人家盖得起,不过村子里手艺人的手艺可没有丢,皇宫也出之百姓手,中国从来不缺人才,古今亦然。
于是对于竹林的人家来说,王魁来到的第二年的一年里,续‘水库’事件后又生了一件大事――竹林建房。
整个竹林村的人家忙活的基本上就两件事,一件当然是做农事,另一件就是帮着或看着王魁在村子的东头靠里的一大片空地上修房子(就是王魁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站在南土坡上说到的那片地方)。
农事王魁其实懂得更新的东西真的不多,不过做个小水车,把水自动引到大片缺水的地里,还有怎么收集米田共等等的小事王魁还是懂得并教给了大家的。
至于修房的事,村长李老叔以王魁帮了大家太多为由,经过大家一致同意无偿将那片干地给了王魁,到是好好的感动了王魁一把。底盘宽了,房子当然就要修的大,且王魁的亲自设计,加上大家要忙农事。王魁新家足足修修停停搞了大半年后终于盖瓦完工。
文昭二年九月,竹林村,林雷家。
“小四,今天爹爹要去趟平村晚点回来,你魁哥家今天肯定有得忙活,你要早点去看看能帮点什么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1182/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118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11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