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旷的田埂上,经过一阵雨水的洗涤,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袭人的泥土芬芳,那田埂里的青苗已经被踩踏得不成样子,蜿蜒的队伍呈一条蛇形一直延绵到天际的尽头,一个个穿着麻衣踏着草鞋披着黄头拿着各色武器的人随着队伍徐徐前进,也有不少仍然戴着范阳帽子,穿着官兵衣甲的,只是那范阳帽子上插着一支鸡毛,显得有点儿怪异。
时不时会有人骑马飞快地在队伍旁经过,或是传令之人拿着仙符,或是斥候前去禀报消息。田埂的左侧是一处山丘,这山丘上寸草不生,光秃秃的,显得很是不谐,几十个骑士组成的马队奔上山坡,这些人都穿着道袍,衣料的颜色或红或黑,为首一个,正是年纪老迈的徐神福,徐神福今日戴着紫云冠,腰间系着玉带,精神奕奕地勒马在坡上驻足,后头的道人也纷纷勒马,一时受惊的马纷纷卷蹄,扬起碎泥撕律律的响成一片。
徐神福在这小坡上驻足眺望那队伍的尽头,显得意气风发,随即目光望着延伸出去的天际,抖动着颌下的白须,沉声道:“斥候那边说,再过三日,便可进入京畿道了,天地护佑,我天军必可旗开得胜。”
一人勒马徐徐过来,这人穿着黑色道袍,脸上却是长满了落腮胡子,一双眼睛竟堪比铜铃,哪里像是修玄的道人,更像是落草的盗贼。这汉子身形壮硕极了,压在马上倒让坐马的马儿有点吃不消,扑哧扑哧地喘着气。
徐神福瞥了他一眼,这人叫王猛,乃是天一教座下第一悍将,数月之前,就是他率领一群天一教徒冲垮了马军司的禁军,让高俅铩羽而归,还差点儿把整个马军司搭了进去。非但如此,当年徐神福起事的时候,当地的厢军踟蹰不决,而当时的王猛不过是厢军之中的一名杂作都的都头,可是他这个都头却在至关紧要的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带着几十个人,生生闯入京畿北路厢军营中拿着刀逼迫当地的将领听从徐神福的节制。
对这王猛,徐神福自然青睐有加,此次出征,王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徐神福的左膀右臂,王猛的性子有点儿粗鲁,听了徐神福的话,瓮声瓮气地道:“仙上,只要汴京那边的消息准确,踏平薄城、封丘也是指日可待的事,破了那里,再直驱汴京,将那皇帝老儿赶下来,这龙椅,该是仙上坐的。”
徐神福抖擞精神,满怀信心地道:“这消息既是兵部尚书说的,消息就一定准确。”
王猛大咧咧地道:“仙上怎么就信那什么兵部尚书,或许这是他们的诡计也不一定。”
徐神福淡然一笑,看着山坡下延绵的行军队伍,轻轻安抚了坐下躁动的马,慢吞吞地道:“没有人比本尊更清楚汴京里头的那些事,这些人为了争权夺利,还有什么事做不出?”
迎面的风儿刮面而过,让徐神福的发鬓和白须都飘动起来,他目光伸得极远,断然道:“这就是天要亡赵家,吾可取而代之。”
正文 第四百九十二章:是时候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是时候了
王猛跃跃欲试,红光满面地道:“官军的主力在薄城,那姓沈的什么钦差也在那里,破了薄城,薄城、长恒一线的官军必然大溃,仙上,请允我一部军马,去取了那沈傲的头来。”
徐神福呵呵一笑,忍不住欣赏地看了王猛一眼,也忍不住满怀起信心来,这个信心来源于他对大宋朝廷的认知,赵佶即位,朝廷新旧党争,朝中的官员只知争权夺利而没有国家,只知搜刮压榨却不知有社稷,十几年来,已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还有那所谓的禁军,作为大宋最强的武装力量,其糜烂程度更是令人意想不到,十几万禁军吃空饷的就刨除了一半,剩余的都以老弱居多,更有甚者,便是一年不操练也不稀奇。
一开始,徐神福还有几分担心,可是与高俅一战之后,对禁军再无忌惮,虽说他的信徒大多是厢军、民夫出身,可是士气如虹,又见过了血光,已是今非昔比,再加上天一教深入人心,以一克三也不稀奇。
他最担心的,是大宋派出边军围剿,可是现在,准确的消息是宋廷居然对禁军还有极大的信心,竟是要求边军原地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70767/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7076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133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