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什么很少有人写隋写晋写五代写南北朝,那些都是狭窄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市场。无人进入是因为无人认为是有开发的潜质。大家可以用《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例子来反驳我,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五代十国的原因,我想更多的是看中那动荡不安和礼仪崩坏的大背景,说是历史,还不如看做纯粹的架空。
同理到《大业》上,以作者定位的读者群体来说,恐怕大部分读者连“大业”是哪个朝代的年号都不知道,更何况,作者写的是比大业还要早上许多的“开皇”年间。
隋唐本也不乏激动人心的元素,但主角们进入得太早了。他们到达隋朝的时间是开皇八年,那时候的皇帝是文帝杨坚,离标题所说的“大业”元年,还隔着十七年。
开皇八年,李靖才十七岁,秦琼就算老一点,也顶多只能在来护儿帐下声名不显。
十年之后,李世民才出生。
二十三年后,翟让才聚众瓦岗寨,成就那个时代最为著名的起义势力。
二十四年后,王薄才在长白山起义,进入农民起义的高潮。
二十五年后,杨玄感的叛乱标志着隋王朝从内部正式的崩坏。
二十九年后,万众期待的太原起兵,才终于发生在李世民的推动之下。
……
所有那个时代让人耳熟能详激动不已的人和事,都还等待在很久以后的将来。张须陀、王韶、史万岁这些书中貌似不可一世的人,根本无法代表那个时代的巅峰。他们的后辈实在太耀眼了。
那作者就需反问自己,以目前这样的时代背景为主题,真的能吸引人么?莫非是要写隋朝的中兴?莫非主要的故事是发生在十几年后现在只是引子?
恕我愚昧,我真的不明白让主角在开皇八年进入的理由何在。
第二个矛盾在人物上。
其实除了第一个矛盾之外,后面的两个应该不算矛盾,顶多是做得不够好。
首先是双主角的定位,不是大神去尝试这样的创作是有风险的。双主角会破坏代入感和节奏。当然我是拥护作者进行这样的努力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没有猜错作者真的是要写双主角的话——另一条主线也未免太弱了。
其次是在配角的塑造上。主角孟庆到目前为止表现尚可,主要人物张须陀更是让人赞赏。但除此之外,则乏善可陈。
面目模糊不说,最可憎恶的是政治人物的智商委实太低。
张衡当着晋王政敌的面公然贿赂内侍,那个裘公公还欣然接受;太子晋王之争描述得既表面化且无谓;孟庆把御赐的宝刀就这么当掉了薛世雄竟然毫不制止,这可是灭族的罪……
以致于孟庆一个建议去掉铁甲就能大获成功,萧齐随便一首侠客行便能备受重视,虽然明白作者要节奏明快要顺风顺水的苦心,但还是忍不住嘲笑两句:
迎合客户也不是这么去迎合的。
节奏要明快是没错,可魔法学徒还是红了。
主角要强大是没错,可大唐还是火了。
哪个作者真的确定小白们要的是弱智的n,而不是那种势均力敌让主角虐待起来真正具有快感的强者么?
莫非小白们就真的不希望看到情节合理人物各具风姿的故事?
那些配角们,即使是脸谱化也行啊!杨勇能不能再张扬跋扈一点?杨广能不能再温和敦厚一点?王韶能不能再老成持重一点?
那些政治斗争,能不能再稍微复杂阴狠一点?请不要担心小白们看不懂,请至少相信祖国的花朵们这点智商还是有的。
第三个矛盾在新意上。
走俗套路线没有错,可是好歹也得走出点新意啊。
旧瓶装新酒也好,新瓶装旧酒也好,总得有东西是新的。如果从立意到故事到桥段都看不到新意,这样的书我怀疑真的能迎合客户的需求么?
最为恶俗的桥段,莫过于吟诗。这样的桥段固然好用,但多少也应有点翻新——请别为了吟诗而吟诗,为了制造场景而制造场景——作者那意图委实太过于明显,无非就是给主角一个机会展示才华,然后让一干人等惊为天人。可否牵涉到政治斗争?可否牵涉到后期阴谋?可否牵涉到危机的降临与化解?可否牵涉到爱情或旖念?
其余诸如从军,诸如轻骑兵,诸如游击战,都无法给人新意。还是回到前面的那几个问题上:这些桥段都被用滥了,那么,我和别人有何不同?
简单重复别人讲过的故事是注定无法让人兴奋的。
要么赋予人物新的特点,如刺秦中的那个秦王;
要么改变讲述故事的结构,如英雄的三次回顾;
要么加入新的时尚元素,如后现代和夜宴版的哈姆雷特;
要么凭借感官刺激取胜,如英雄和黄金甲。
《大业》的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69214/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692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 19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