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点点头:“但愿如你所言。”
&是……”我欲言又止。
&
&上,年兴即是影子的统领,又在军中身担要职,恐怕不太妥吧?”
&上次对朕说的军权改革朕考虑过了,好是好,可乍一改变恐怕太过仓促。所以朕先让年兴从中间过渡一下,慢慢分权。你也知道,军权难分,分得不好,便是祸及社稷。当年郭晏若不是因为仓促应对,你与朕君臣之间可还能如此轻松地聊天啊?他还只是个空有其名的丞相,手里没有兵权。”
是啊,当年郭晏用着兵部手里寥寥无几的兵都干逼宫勤王,若真是手握重兵的将军,真是不堪设想。
又说了些别的事,我看窗外已经蒙蒙亮了,皇帝也没有回去休息的意思,想了想便开口:“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天晚上你已经说了够多不当讲的话了,朕可怪罪过你啊?”皇帝笑了笑,抿了口茶。
&前所说,乃是臣幸运,正合了皇帝心思。只是先下要说的事,恐怕会让皇帝生气。”
皇帝看了看我:“又是劝朕不可纵容告密的事?”
&上圣明。”
&也是想借此机会广开言路,听听百姓所言。”
&上,在其位,谋其事。百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利益关系,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妄评政事,恐怕不好。更何况臣的贱内说了一句话,臣也以为有理。”
皇上挑了挑眉毛:“她说了些什么?”
&内说,百姓是帝王的基石,清贵大臣是帝王的手足。基石重要,无基不立,但手足同样重要,否则寸步难行。臣以为,肃清贪官污吏已经是民心大快了,但开告密之风,朝臣惶恐,惴惴不安,于朝政不利。就比如臣,昨夜臣见送公文的人异常劳累,便赏了他十几两银子,此时若是被传扬出去,又被百姓胡乱揣度,岂不是要说我贪赃枉法,否则怎么随随便便就打赏了十几两银子。到时候臣可是百口莫辩。”
皇帝笑了:“你东方颢渊出手倒也是大方,十几两银子说赏出去就赏出去了。不过你说得对,百姓不在朝堂之内,很多事情他们不懂,妄自揣测胡乱传说早晚误国。也罢,朕知道如何做了。”皇帝收起笑容,“不过贪官污吏还是要查!小小县官便能抄出几百万两白银,若是不严查这些蛀虫早晚断送了朕的江山。”
&上,臣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本就是臣的职责所在。”
&你定要为朕好好理理这些不正之风。”
我跪地叩头:“臣必为皇帝分忧。”
如今朝廷之内,三公之中丞相已除,我虽然还是御史大夫却做的是丞相的事,每天政务繁多,监察百官的事完全是由在我之下的御史丞和御史中丞负责。这么多年也不见他们弹劾了谁监察了谁,想必从中也是捞了不少油水的。也是该让他们干干活的时候了。
清早的朝会皇帝也只是简单说了大军远征的情况,问了问兵部和户部有没有什么异常就退朝了。毕竟上了年岁了,熬夜后也是没精神得很。其实我也是,只不过因为眼下还有些事务要处理强打着精神罢了。
虽然各位大臣除了上朝都要回自己的府邸,不能在皇宫内逗留,但皇宫前院还是辟了几间房子作为各部办公的地方,毕竟有些事务会很棘手也很重要,皇帝需要时刻关注。兵部和户部是这里的常客,办公的房子也是最大的——仅次于我御史大夫的屋子。官儿高一级压死人,从这屋子的大小就能看出来。
我叫上了颇有些不情愿的御史丞和御史中丞进了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6084/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608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一零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梦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