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集廉颇大军回师邯郸的建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平阳君赵豹在一开始就反对征伐秦国,怎奈蔺相如病笃,平原君、信陵君一致认为秦国不灭,赵国绝对受制于韩。秦、齐两国如同韩国的羽翼,若要灭韩,需要先剪除羽翼。楚国伐越,燕国伐齐,于赵国而言,乃是灭秦的大好时机。怎料楚国也好,燕国也好,败得太快,一个是因为没骨气,一个是因为太仓促,直接导致赵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界。
如果燕国失败的消息传到邯郸的时候,廉颇尚未领军突入太原郡,赵国当然可以收兵,免得韩国出兵攻打自己;但偏偏燕国紧跟着楚国收兵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廉颇率军大破秦军,突入到距离晋阳不到五十里的地方。只要再胜一场,赵军就可以逼迫秦国签订城下之盟,甚至一举攻占太原郡,灭亡秦国!这直接导致了平原君、信陵君心有不甘,不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于是怂恿赵王不从太原撤兵。
也许平原君、信陵君都怀有侥幸,毕竟,韩国已经坐任秦、赵两国相持三个月了,韩国想要救秦,早就救了。有很大的可能,韩国不愿意动用太多兵力插手这场波及天下的战事,这也是为何韩国只是派出五万大军救越,派出五万大军救齐。如今随着楚国、燕国兵败,韩国或许没有足够的粮草,或许受困于上党,无论是哪个理由,韩国应该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发兵伐赵,这个时间,说不定可以让廉颇攻下晋阳城。
可惜,平原君、信陵君失算了,韩国在一早之前就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也征召了足够的大军。在赵国恍然不觉的时候,借道燕、齐两国,给了赵国当头一棒!
平阳君很清楚,除了知道的十九万大军,韩国应该还有一支大军在攻打赵国的河南地。韩国如此兴师动众,不仅仅是为了救援秦国,也是为了让赵国清楚这天下谁才是霸主,甚至不排除尝试灭掉赵国的可能!这个时候,任何的风险都不能冒!真有万一,赵国灭了秦国,邯郸却被韩国拿下,那才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赵豹坚决认为,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让廉颇大军回师。哪怕韩军无法渡过漳水,或者渡过漳水无法攻克邯郸,也应该放弃攻打秦国的计划。另一方面,要小心提防燕国。毕竟,从前线得到的消息是韩国大军先攻克了平原,才渡河攻打东武城。平原周边可是燕国的土地,如果韩军是偷袭尚且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燕国的默许,甚至是燕国的襄助,那赵国的处境才是危险。燕国会不会落井下石,没有人敢打包票。单单凭借二十万大军,已然无法应对这次危机!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3295/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329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十六章 出兵伐赵)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蚂蚱不吃鱼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