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义有些明白似地说:“什么词我不懂,这些日子我背春联觉得上下联的话都得一个样子。如‘迎新春’对着‘庆佳节’;‘四海’对着‘五湖’;‘家家’对着‘户户’……”
高志远高兴地说道:“你虽不懂其中的规律,但你已悟出其中的道理。春联就是上下联要相对应,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号笠翁,写了一本《笠翁对韵》,按韵分编,虚实应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对编春联写诗很有帮助……”
韩文义着急地问:“你有那本书吗?”
“有啊,就在书箱里。”说着,他便去书箱里翻找,立即把《笠翁对韵》拿了出来,给了韩文义。
韩文义看着《笠翁对韵》说:“就这么一本小书,我原来看到了,没稀得看。”说着,翻看起来。嘴里嘟嘟囔囔读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他高兴地向高志远说道,“说得真好,有点像我们哨人的荤段子。你听四大小是苍蝇肝,蚊子胆,蚂蚁腰子,跳蚤眼;四不摸是蝎子尾,马蜂窝,老虎屁股,烧红的锅。是不是有点一样?”
高志远说:“是一样,也得讲究对仗,词性也得相同,像四大小的苍蝇、蚊子、蚂蚁、跳蚤,都是名词,而且还都是非常小的昆虫;肝、胆、肾、眼也都是名词,而且是昆虫的器官。所以,你们说的荤段子不但词性相同,而且颜色还相同性质相同,还得讲究诙谐幽默。如四大小,那小的东西太多了,你不能随便说,得说得恰如其分,雅俗共赏,还得逗人发笑。所以,这荤段子更不好编。”
韩文义高兴地说:“叫你这么一说,荤段子比诗比春联还高雅呢?”
高志远说:“不能说比诗比春联还高雅,诗和春联也是很高雅的艺术。”他想了想说,“你看有这样一副春联……”说着,他在纸上写上,“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你看有意思吧?”
韩文义看着,如坠五里云中,说:“这是什么春联啊?”
高志远说道:“这副对联里的‘朝’字。可读第二声:潮,是涨潮的潮;也可读第一声:朝,是早上的意思。所以,‘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可读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那么下一联里的‘长’可读第二声:常,是经常的意思;也可读第三声:涨,是飞涨的意思。那么下联可读‘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合起来,这副春联看似一样字,读起来去不同,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他说着,读了一遍。
韩文义看着想着念着:“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他连三叠四地读了好几遍,高兴地说,“真有意思,对联有这么多的讲究!”
高志远笑着说:“说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他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出来。还是纪晓岚聪明,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与上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
韩文义听着,羡慕地说道:“一个对联,还有这么多的学问,中华的文化太深奥了。”他收起抄春联的纸,说,“我已抄二十多副了,拿去让他们背,不够背的我再来抄。我回家得看《笠翁对韵》去了,让你说的,我都心痒难挨了!”
高志远又从书箱里找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来,递给韩文义,说:“你这两本书对照读,就体会更深了。”
韩文义拿了起来,高兴地回家了。
正月初十,高志远吃完早饭,他便赶忙担上水桶给孔大伯去送水,这已成了习惯,每到送水的日子,他吃完早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孔大伯送水,怕一会儿忙忘了。他担着一担水正往孔大伯家走,遇上迎面而来的程队长。
程队长说道:“你怎么又给老五保送水去?”
高志远只得应付道:“轮到我给他担水了。”
“头几天我看你给他担水去了,这才几天又轮到你了?”
高志远只得想词应付道:“头几天我是替人担的。”
“行了,老五保都和我说了,说这一冬天都是你给他担的水,你小子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明天,开社员大会,我让村里的年轻人都向你学习学习,那我们村该搞得多好啊!”
高志远一听急了,忙说:“你可别这样,就担两担水,也就是少待一会儿,可没什么值得学习的!这么点儿小事,你要一宣传,那赶上臊我皮了!你快手下留情,让我安静两天吧!”
程队长仍说:“这么点儿小事,别人怎么不做呢?有的人,老五保三趟两趟找还不担呢,你一担就是一冬天,这能是小事吗?这回不能依着你,肉不能埋在饭碗里吃了,做了好事,怎么也得让大家知道知道。这不光是表扬你,也是对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32414/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324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3.箱十三章 春联比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静谷清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