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国糙手一伸,提住小孙子的后衣领提溜回来,“你小子皮啥?乖乖呆家里陪你老太。”
小孩子不干,左扭右扭想脱离魔爪跟上大部队,嘟嘟囔囔的反而被发现嘴巴里嗦着水果糖,一股苹果味。
柳建国问是哪来的,小孩子说是漂亮姐姐给的。
想想他孙子说的应该是刚才两人中那个白嫩小姑娘。
他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平时能弄到白糖红糖给家里人冲水喝,像是这种清香无比的高级水果糖却是很难换到,关键是县里副食店都缺货。
又听他娘在一旁问,“小姑娘看着没多大,文文静静像是能安生的,你今儿个咋忘记派人接了?”
柳建国皱皱眉,每次来知青前队里都会接到通知,他咋会忘记接人,只不过安排的人没去罢了。
想到村支书那边的人,不知轻重又总是自以为是的捣乱,真是头疼。
又听老母亲说人是大队书记直接开拖拉机送到门口的,不由沉思两人的身份,心下记了一笔。
队长家在村头,距离知青点要绕过村外一条路。
好在帮忙的几个小伙子给力,抗包拿东西不在话下,江秋月只需挎着帆布包跟在后面。
一路上遇到去送水的人,很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还有不远处劳作的农人,遥遥看过来一眼,大家都知道知青点来了新人。
江秋月也在观察他们,不同于见过的大队书记几人和队长一家的穿着,普通人一般都逃不开蓝灰黑三色,衣服上好点的手肘肩膀巧妙地打上补丁,艰难一点的基本都是补丁落补丁洗的发白的样子。
从京都到这里,她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贫困现象。
怪不得以前听老人回忆旧时侯老是念叨那一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不过,如今初春已至,万物复苏,新绿的颜色早已蔓延在原野上和村庄里,处处生机,倒也不显得一片都是灰扑扑的。
田野上一番热闹劳动的繁忙景象,知青点确实安安静静的,都下地挣工分去了。
几间土胚房紧挨着耸立在村边小路旁,摇摇欲坠的像是随时要塌了,还好屋顶是土瓦而不是茅草,不然到冬天可怎么活。
送他们来的小伙子手一指,告诉他们这里就是知青点,他们以后住的地方。
江秋月和林文清对视一眼,再看看危房一样低矮老旧的土胚屋,无语凝噎。
看队长家是青砖房还以为知青点至少也是砖造的,结果就这样。
以两人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住这种房子简直难以想象。
落差不要太大!
江秋月借着天色余光收拾好爬上炕,刘爱英挨过来小声嘀咕。
“唉,那位又眼馋了,可惜她自个一个人折腾不起来,想要也拿不到!”
话里有话,江秋月没听懂她的机锋,“好好睡觉,想想明天起来能吃大馍。”
刘爱英瞬间被转移了话题,又说了一会儿后慢慢睡过去了。
江秋月睁着眼睛,看着房间内的光线渐渐消失,思索刚才刘爱英透露的意思。
寻思了一圈,估摸着李永红跟那位回家探亲的女知青关系应该不错,且那位不是个省油的灯。...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29715/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2971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11.第 111 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九州大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