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黑龙不仅打仗厉害,为人也比较正直,攻下海州后秋毫无犯。但在哪个时代,直肠子的人往往不好混。韩世忠被罢兵权之后,张俊、岳飞视察淮东军,王胜可能是想显示一下所部军威,率甲军到城外迎接张俊。有人对张俊说:“王胜想杀你”。把张俊吓个半死,非要王胜军解甲才肯召见。按理说张俊也是见过大阵仗的,不至于如此怕死,估计还是做贼心虚。
自此张俊算是恨上王胜了,后来找机会把王胜调到健康王德军中,他觉得王德和王胜素来不合,这下子王德肯定会借机杀掉。不料“夜叉”王德没他那么小心眼,对王黑龙颇有英雄惜英雄之意,对王胜很是照顾。
解元病死之后,淮东军论资历就是王胜最高了,于是王胜托韩世忠代为说项,终于被任命为镇江军区司令。王胜在任上干得不错,可惜只待了七年就病死了。
王权
此人加入韩世忠部下颇有传奇色彩。他本是丁进部下,丁进原是两河义军,后被宗泽招安,宗泽死后,丁进叛变,侵扰淮西,其部下百余人在韩世忠军中,韩尽杀之,杀到王权时,部将段思劝韩世忠释而用之,自此王权成为韩的部将。
王权早年作战还算英勇,前面介绍的呼延通败伪齐、攻淮阳,他都有参与,有战功,获赏御用金碗。绍兴十年又随王胜收复海州,在淮东军中也算资深统制官了。绍兴十五年,大将王德遭张俊陷害去职,王权估计是和上层关系不错,居然被任命为健康军区司令,到绍兴二十五年更获得节度使的高级军衔。
韩世忠、张俊的很多部将当了大官之后都变得胆小怕死,王权就是其中之一。完颜亮南侵,王权身为最重要的淮西军区司令,被金兵号称的几十万大军吓破了胆,只知一味后撤。先弃庐州,后舍昭关,最后退到采石。其部下将士犹有奋战之心,尉子桥之战,部将姚兴率所部三千人力战,王权却不予支援,致使姚兴、郑通等人战死。
王权退到采石之后,仍然不思悔改,隐匿战败消息,宋军士气低落,朝廷再也忍耐不住,派李显忠替换了他。李显忠未到,虞允文就在采石大败金军。
孝宗继位以后,想把王权这个胆小鬼“咔察”了,大臣黄祖舜觉得不可。因为刘锜的儿子刘汜也在同时吃了败仗,如果杀了王权,则不可轻饶刘汜。但当时刘锜已经重病,如果处罚刘汜,很可能危及刘锜的性命。孝宗看在刘锜的面子上,饶了王权一命,这个草包才得以善终。
刘宝
刘宝原是张俊部将,建炎三年金兵南下,韩世忠部溃败,手下兵少,于是张浚就把刘宝所部两千人调来交韩世忠使用。韩世忠刚开始对刘宝还不太信任,将其家属扣在手中当人质有好一段时间。
刘宝也参加了攻淮阳之役,有战功。绍兴十年的宋军全面反攻,他有较多表现。千秋湖之战,刘宝大败叛将郦琼部,获战船二百。次年,韩世忠支援濠州,派刘宝率水军顺流而上,但被金人察知,派人在下游伐木堵其归路。刘宝急退,遭金人铁骑追击,沿河射击,“矢著舟如蝟毛”。但刘宝最终还是赶在金人断流之前逃回,算是保住一命。
宋金议和之后,刘宝在殿前司选锋军中任统制,绍兴十九年因平福建群盗有功,军衔升为承宣使。这时正好镇江军区司令王胜病死,镇江军原是韩世忠旧部,于是刘宝就走马上任,接了王胜的班。
相比前任解元、王胜,刘宝在淮东干得就差多了,他骄横刻薄,残暴寡恩,与几任地方官都不合,又只知敛财,部下战斗力大大下降。但靠着结交权贵,也在大军区司令的位子上一干十几年,军衔也升到了节度使。
秦桧死后,弹劾他的声音渐渐多起来,侍御史陈俊卿更是列出十大罪状。当时完颜亮南侵在即,镇江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朝廷也觉得刘宝这种货色不安全,绍兴三十年终于把他罢掉,改任添差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其搜刮的财产大部分被充公。
隆兴元年宋军北伐失败,金军大举反扑,宰相张浚也是病急乱投医,又把刘宝召回来重新担任镇江军区司令。但草包就是草包,刘宝一听金兵渡淮,掉头就跑,楚州守将,著名的“大刀”魏胜孤军奋战,壮烈战死。
孝宗对刘宝这样的逃跑将军肯定不会留情,很快刘宝第二次罢官,被贬到琼州安置,估计他老兄最后就死在天涯海角了。
岳超
韩世忠部将,看经历应该是比王权、刘宝能打,参与过攻淮阳之战,曾以二百人破敌千人。但升迁速度较慢,绍兴二十六年才成为池州军区司令,上任四年就病死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69kshu.cc/117585/
发表书评:http://www.69kshu.cc/book/1175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南渡将帅群像3)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木林森444谢谢您的支持!!